「白晝之夜」後的臺北生活圖鑑
住商不動產資深經理徐佳馨。(住商不動產提供)
前幾天,身旁的年輕朋友很興奮地告訴我,他與朋友在「2022白晝之夜」活動裡有許多開心的回憶,不僅是現場的藝文活動帶來的線上線下新體驗,更讓他驚訝的事情是「原來士林夜市也會那麼熱鬧有趣。」
對這位年輕朋友而言,士林區向來非他的活動範圍,與過往媒體報導的落差,是他震撼的來源,北漂就學,畢業後在臺北工作,從西門經北車到信義計劃區是他的日常,幾年下來,對臺北只有「冷漠」、「日子不好過」這些負面印象,特別是講到「房價房租高不可攀」的話題,總順勢罵罵無良房東,然後就是話題句點。
確實,如果只談房地產,臺北超不有趣。
不只房價、房租等居住成本高,超過七成比例的老屋,讓居住品質也很難期待,加上高消費,居住在其中,種種缺乏記憶點與不愉快的生活經驗,使得有些人每一次遠離臺北,都會把暫時逃離當作一種炫耀,這些是在那段北市房價漲不停的時代,很難發現的事情。
這幾年,一方面北市房價漲幅縮小,表現不如更耀眼的中南部,二方面疫情限制人們行動,城市旅遊成爲顯學,纔有機會撇除房地產話題,就近看看臺北是個多元的樣貌,無論是外界熟悉的101與信義計劃區,或是市區內艋舺、北投、大稻埕的老臺北風情、華山1914的新文創空間,市郊的臺北大縱走路線等,這些原來就存在的臺北元素,一旦有了快閃型的城市文化活動,疊加新話題之後再融入延續日常生活,就是一套能夠內化爲專屬個人記憶的生活圖鑑。
城市的實踐都在生活之中,因爲這些實踐,個人與城市產生對話,也纔會有後續的感情與牽繫。
一個城市若能讓過客也覺得自己是歸人,這纔會是個偉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