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基金經理自購500萬以上名單公佈!基民能無腦衝嗎?不一定!
結合“吾股”基金評級排名綜合考慮最香!
作者 | RAYYYY
編輯 | 小白
基金經理最被基民詬病的一點便是,基金經理自身的薪酬跟旗下基金的收益無關,而是跟規模有關,這樣貌合神離的利益分隔導致基金經理和基民完全不在同一條戰線上。
而基金經理自購常被視作“與基民共進退”的標誌性事件。一旦基金經理公告自購,基金經理擁有管理人和持有人的雙重身份後,其爲基民賺錢的目的,便更有說服力。
從某種程度上說,基金經理自購金額的多少也成爲衡量基金經理對旗下產品信心幾何的重要因子。
近日披露的基金年報,曝光了一批明星基金經理買自己基金的情況,張坤、丘棟榮等知名基金經理“重金”自購了自己管理的所有產品。
風雲君特整理了2023年百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自購500萬以上榜單,以供讀者參考。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雲製表)
其中自購金額在1000萬以上的有中庚基金的丘棟榮、睿遠基金的趙楓、銀華基金的李曉星,丘棟榮更是以5000萬元以上的自購金額高居榜首。
自購多不是萬能鑰匙
(一)丘棟榮代表作慘遭滑鐵盧
作爲自購金額最高的基金經理和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丘棟榮可以說是中庚基金的“頂樑柱”。根據2023年年報,截至去年年末,丘棟榮最新管理規模爲237.8億元,佔到中庚基金全部管理規模的78.3%。
(來源:市值風雲APP)
截至年報報告期末,丘棟榮持有的基金只有中庚港股通(017650.OF)、中庚價值品質(011174.OF)和中庚小盤價值(007130.OF)。中庚價值靈動(007497.OF)和中庚價值領航(006551.OF)遭到全面清倉。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雲製表)
管理時間最久的中庚價值領航,可以算是丘棟榮的代表作。但去年,該基金表現不佳,規模和業績雙雙下降。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該基金管理規模爲85.2億元,較2022年末的116.6億元同比下降了26.8%,該基金份額淨值增長率爲-3.8%,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爲-7.4%,小幅跑贏。
(二)百分百自購的基金經理們
在自購金額高達500萬以上的百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中,張坤、蕭楠對自己在管的產品達到了100%自購,每隻自購份額均超過100萬份。
(來源:市值風雲APP)
基金年報數據顯示,張坤重倉了自己旗下所有產品,對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009342.OF)、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005827.OF)、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QDII)(110011.OF)自購金額均超過100萬份。
與此同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基金投資和研究部門負責人購買上述基金的份額也都超過了100萬份。
儘管易方達上下都用真金白銀支持張坤旗下的基金,但張坤基金淨值已經連跌了三年,截至4月15日,張坤近一至三年收益率跌幅分別爲18.4%、20.5%和37.7%。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雲製表)
從張坤在年報中所聲稱:“隨着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增長階段,投資框架可以保持穩定,但在公司的治理、估值和商業模式方面需採用更加嚴格的標準。”從這個內容可以看出,張坤承認此前爲了商業模式,放寬了對估值的容忍度。
張坤的前二十大權重股中,以前還不乏PE值高達40乃至50倍的企業,經過三年的下跌,這批股票的估值已經基本明顯下降至10-30倍區間。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雲製表)
而同爲易方達名將的蕭楠,他管理的易方達瑞恆靈活配置混合在2023年也增加了677.82萬份的員工自購額度。
蕭楠,從2012年9月28日第一次擔任基金經理至今已經12年,目前在管基金有4只,分別是易方達高質量嚴選三年持有混合(010340.OF)、易方達消費精選股票(009265.OF)、易方達瑞恆混合(001832.OF)、易方達消費行業股票(110022.OF)。
(來源:Choice數據)
在以上基金中,易方達消費行業股票是管理時間最久,也是規模最高的基金,最能體現他真實成績,該基金近三年虧了25%。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雲製表)
觀察該基金的持倉組合就可以看出來,蕭楠與張坤十分類似,都非常喜歡重倉白酒股,但也正是因爲這白酒股如今成爲讓其跌跌不休的源頭。
以上兩位明星基金經理投資路徑大致相同,一直在堅守白酒股,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等到市場風格切換。
當然,也有一些上述表格中的基金經理表現相當不錯,這點就需要基民們利用“吾股”基金評級系統去做進一步篩選了,自購金額這個數據只能作爲一個選基的出發點。
九牛一毛的自購金額
基金經理自購這個舉動,看起來好像是和投資者在並肩作戰,並且動輒宣佈幾百萬上千萬去購買的氣勢,容易讓投資者誤以爲這些基金經理把全部身家都壓了上去。
其實不然,所謂“重金”自購,充其量就佔據所自購基金全部份額的千分之一不到,與高額的管理費相比,就是九牛一毛罷了,更別談還有申購費率了。
(來源:Choice數據,市值風雲製表)
此外,並不是基金經理進行自購了就代表後面股市走勢就會變好,2022年初股市大跌的時候也曾掀起一波基金經理自購潮,自當年1月份便有31家基金公司宣佈自購,合計金額超過18億元。
短期內上證指數確實呈現出一波探底回升的走勢,但是在下半年市場還是繼續探底,繼續殺跌。
(來源:Choice數據)
因此,基金經理自購的行爲更像是一種穩賺不賠的營收手段,自購後基金業績大幅回升,那麼基金經理和投資者皆大歡喜,達成雙贏局面。
如果自購後基金業績大幅降低,基金經理損失的收益就當做是爲了擴大基金規模去支付了一筆廣告費用,也不算太虧,受傷的只有投資者。
誠然,大手筆自購給投資者釋放的信號包含了對未來市場走勢的積極看法,彰顯一種與投資者共進退的態度,也期望引發市場的跟隨效應。
但作爲投資者,看到基金經理大幅自購的情況下應該保持理性,要學會把自購和收益分開來看,關注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和投資框架,比關注自購金額更加重要。
免責聲明:本報告(文章)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公衆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爲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以上內容爲市值風雲APP原創
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