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一週年:超4萬人死亡、200多萬人無家可歸,一場沒有贏家的政治悲劇

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時至今日,戰火已持續整整一年。一年以來,空襲、死亡、戰火、災難、逃亡已成爲描述這場衝突屢見不鮮的詞彙。從加沙到黎巴嫩,從胡塞武裝到伊朗,地區局勢愈發錯綜複雜。爲此,記者梳理了巴以衝突這一年的大事件,透過一個個關鍵詞記錄戰火給無辜生命帶來的慘烈悲劇。(點擊查看:巴以衝突一週年時間軸)

傷亡慘重,遍地廢墟

去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當天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發表聲明,宣佈對以色列採取新一輪軍事行動,並表示已向以境內發射了至少5000枚火箭彈。以總理內塔尼亞胡隨即宣佈以色列進入“戰爭狀態”。以軍開始空襲加沙地帶。

截至今年10月5日,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導致4182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96910人受傷、200多萬人流離失所。巴衛生部門9月15日發表聲明說,在所有可辨認身份的遇難者中,兒童佔33.1%,婦女佔18.3%。

據報道,巴勒斯坦人在衝突中不斷逃難,有時只得將死者埋在停車場和路邊。墓地裡也很少有墓碑,許多墳墓只是用碎石塊簡單做個標記。如果遺體身份不明,墓地工作人員只能在墳墓上放一塊寫着埋葬日期、遺體發現地點等信息的塑料牌。

加沙地帶南部,人們悼念在衝突中遇難的親友(圖源:新華社)

據估計,加沙地帶每10人中就有9人因戰火流離失所。大量民衆面臨食品、藥品以及生活用水和飲用水短缺,74%的流離失所者帳篷已經無法使用。隨着冬季和雨季來臨,加沙地帶民衆的生存將更加艱難。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日前表示,今年9月至今,加沙地帶南北之間近90%的人道主義行動均遭到拒絕或阻礙。

在今年4月的報道當中,加沙地帶的民衆重返已經被炸得滿目瘡痍的家園。一位汗尤尼斯居民接受採訪時說道:“我們去看了原來的房子,本以爲能找到自己的家,卻沒找到房子,什麼也沒找到。”

衝突外溢,多方捲入

衝突爆發伊始,許多中東國家以不同形式對巴勒斯坦表示支持。黎巴嫩真主黨在南部邊境向以色列開火、也門胡塞武裝在紅海多次襲擊與以色列相關船隻、伊朗也多次向以境內發射導彈,目前,在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黎巴嫩、敘利亞、也門、伊拉克以及伊朗七條戰線,以色列一個國家幾乎同時與七個方向的“抵抗之弧”力量作戰。

以軍地面部隊在加沙地帶內部開展軍事行動。(圖源:新華社)

而隨着哈馬斯最高領導人、黎真主黨最高領導人先後遭遇定點清除,美英聯軍持續對也門展開空襲,以色列決定對黎巴嫩展開地面軍事行動,這場衝突的外溢效應不斷顯現,甚至出現衝突螺旋式上升的現象。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警告,不斷擴大的敵對行動有可能“使整個(中東)地區陷入人道主義和人權災難”。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鈕鬆看來,以伊朗爲首的“抵抗之弧”內部並非鐵板一塊。過去一年,中東地區的基本矛盾沒有發生根本變化,而阿拉伯國家在地區衝突中日益表現出相對超然的態度。伊朗一方面希望以間接的方式支援反以力量,另一方面也意圖改善其國際處境。但在以色列堅持強硬政策和美國繼續支持以色列的情況下,伊朗尋求改善對美關係將充滿波折。

停火難覓,沒有贏家

在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一週年之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0月6日通過視頻表示,本輪巴以大規模衝突給中東地區帶來深遠影響,是時候讓槍聲安靜下來了。

不過就目前來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訴求差異巨大,美國又在外交和軍事層面偏袒以色列,雙方的停火談判舉步維艱。

9月21日,在加沙地帶北部加沙城,一名女孩查看以軍襲擊後的廢墟。(圖源:新華社)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巴以雙方的主要分歧在於“費城走廊”問題。以色列希望戰後在加沙地帶保留軍事存在,尤其是加沙南部與埃及接壤的“費城走廊”。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多次表示,想要摧毀哈馬斯的軍事和治理能力、阻止哈馬斯重新武裝起來,就必須控制“費城走廊”。

哈馬斯和停火談判斡旋方之一埃及都堅決反對以色列的這一要求。哈馬斯9月27日發表聲明重申,加沙地帶的戰後管理是巴勒斯坦內部事務,以色列關於決定加沙地帶未來的計劃將受到抵抗。埃及也多次強調,不接受在拉法口岸巴勒斯坦一側和“費城走廊”部署任何軍事力量。

以色列國際問題專家邁克爾·米爾施泰因指出,“費城走廊”問題事關哈馬斯的未來生存。目前來看,“巴以停火談判取得重大進展的可能性很小”。

以色列的國內政治問題同樣是停火談判難以取得進展的重要原因。美國《紐約時報》日前刊文分析說,內塔尼亞胡似乎沒有爲永久停火做好準備,因爲達成停火協議將使他喪失執政聯盟內部極右翼勢力的支持。即便執政聯盟在戰爭結束後能夠維持,民衆也將更加強烈地要求重新選舉。

新一輪巴以衝突是歷史的延續,但這場古老的衝突又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複雜性和新特點。但是,不管這場衝突如何複雜,毫無疑問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政治悲劇。

附:巴以衝突一週年時間軸

製圖 彭植

極目新聞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環球網、國際在線、工人日報、參考消息、澎湃新聞等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