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媒文章:中國傳播如何突破西方“話語陷阱”?

中國尚未全面展示其全球秩序願景的真實面貌。這爲對手創造了空間,它們將此轉化成構建反華言論的機會。

它們製造了一個與真實中國不相符的中國形象。這個國家被描繪爲一個侵犯人權者,而這與事實完全不符。實際上,中國以純粹的奉獻精神和辛勤工作改變了14億人的生活。它曾經是一個深陷貧困的國家,現在成了一個擺脫貧困的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成了西方惡意行動和宣傳的針對目標,比如所謂的債務陷阱外交。

因此,中國需要研究傳播政策,調整政策以適應新需求,需要聚焦的重要領域包括話語陷阱、宣傳媒介、意識形態、新型資助手段等。

話語陷阱是傳播政策最有效的手段,以一種合乎邏輯和有條有理的方式構建。這個過程的第一步就是招募智庫、非政府組織和學界——它們的任務是創建一種敘事,再構建一個陷阱。

構建話語陷阱的目的是破壞重要機構的穩定。它們通過不斷指責並傳播中國或中國機構的負面消息,讓普通民衆喪失信心;它們操縱各領域的數據或事實,在民衆內部製造隔閡;它們傳播假新聞或者對機構和國家發出威脅,以期製造混亂和無政府狀態。

媒介與工具在決定傳播政策成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西方國家掌握了其中的訣竅,幾百年來一直在實踐。例如,它們總是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使用威權等詞彙來描述中國政府和中國製度,卻從來不提全過程人民民主或以人爲本的治理體系。它們之所以使用這些詞,是因爲這些詞給人以負面印象,可以塑造中國的不良形象。

挑選媒介同樣重要,因爲它是用來傳播新聞、假新聞、數據、虛假調研結果的。媒介及其工具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髮展。網絡空間的發明改變了傳播的整體動態。比如,據報道,在2018年11月,債務陷阱外交這個術語在0.52秒的時間裡被點擊了19.9萬次。

傳播政策已經私有化,幕後黑手對其進行強有力的控制。軍工複合體有效利用反華言論先鋒,控制整個過程。它提供金融資源、軍事數據和影響範圍,學界(大學和智庫)製造內容或理由,學界和非政府組織提供公共形象,然後媒體在更大範圍內傳播材料。

傳播政策的成功,情感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所有國家和組織都關注情感觸發因素,設計一套適當的辦法去玩弄一個國家的情感。

意識形態是傳播政策的關鍵部分,它有助於爲傳播所需議程、實現相應目標創建有利環境。西方目前在經濟、民主和外交方面的自由意識形態佔據主導地位,它們利用意識形態力量宣傳口號、編造新術語來支配全球話語。

以往,藉助代理人贊助或資助宣傳運動是比較容易的。自反恐戰爭以來,贊助代理人變得很困難。反恐戰爭後,西方國家感到它們無法自由轉賬或在其他國家開啓計劃。因此它們想出社交平臺賬號貨幣化的主意,將社交平臺變成主要宣傳媒介,製造社會動盪和動亂,引入顏色革命。

社交平臺最令人震驚的一面是,如果西方國家在這個國家內部找不到人,就從其他國家派人,使用虛假身份和姓名,打着言論自由的名義,幹着同樣的事情。

它們利用普通人執行傳播政策,避免利用精英、機構、軍隊、政府要人等。因爲西方國家知道人們不相信精英傳播的信息,會認爲那是謊言或宣傳材料。因此,它們想出公民新聞、企業新聞這種主張。

在此背景下,中國需要完善傳播政策,從而滿足當下與未來的需要。(編譯/鄭國儀)

本文由巴基斯坦《新聞報》網站8月12日發表,原題爲《中國的傳播政策能夠應對挑戰嗎?》,作者是沙基爾·艾哈邁德·拉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