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病手抖3年! 治療3小時大幅緩解 原發性顫抖也適用

臺大醫院自今年9月起提供聚焦超音波治療,今舉辦記者會,病友葉先生(右六)現身分享治療經驗。(王家瑜攝)

臺大醫院神經部醫師吳瑞美說明葉先生接受聚焦超音波治療後,手部顫抖症狀緩解9成。(王家瑜攝)

54歲的葉先生,大約3年前開始出現手部顫抖現象,就醫診斷爲巴金森氏症。起初他鐵齒地不願吃藥,但手抖狀況日益嚴重,讓他開始害怕與人接觸,在醫師建議下嘗試聚焦超音波治療,俗稱「神波刀」,歷經3小時治療,右手顫抖減輕9成,扣扣子、拉拉鍊等細微動作都不必再依賴家人,讓他激動地頻頻拭淚。

臺大醫院自今年9月份起提供聚焦超音波治療,中文全名是「經顱磁振襖行超音波聚焦手術」,簡稱「神波刀」或「醫薩刀」。臺大醫院今天舉辦記者會,邀請病友葉先生分享接受神波刀治療的經驗,他感性表示「謝謝醫護團隊幫我化解這3年多來的困擾,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葉先生經營建材生意,不僅事業有成,也活躍於社團活動。2019年他開始出現手部顫抖症狀,就醫後診斷爲巴金森氏症,起初他認爲自己戒菸戒酒超過10年,也有運動習慣,鐵齒地不願意吃藥,但手抖狀況日益嚴重,不僅事業受影響,也開始推辭社團活動,漸漸遠離人羣。

然而情況日益加重,葉先生不僅晚上睡不好,還變得煩躁、容易發脾氣,全家人也被弄得神經緊張,在家人催促下,他不得不面對事實乖乖服藥。今年9月,醫師建議他嘗試聚焦超音波治療,經歷3個小時的治療過程,走出磁振造影室時,右手顫抖幾乎減輕9成,讓他難掩激動,如釋重負地頻頻拭淚。

臺大醫院神經部醫師吳瑞美說明,原發性顫抖和巴金森氏症靜止性顫抖第一線治療以藥物爲主,但部分患者藥物控制效果不佳,或有嚴重副作用時,可考慮深腦刺激手術(DBS),做法是開腦植入電線;聚焦超音波治療則是非侵入性治療,作法是讓病人戴上特製頭盔,聚集1024束超音波束,搭配腦部核磁共振影像立體定位,不須開腦,也不用全身麻醉,可精準燒灼腦部深處的神經組織。

吳瑞美進一步說明,聚焦超音波治療僅適用於治療單側腦部,治療後追蹤3到5年,仍可減少7成顫抖,但約2成受試者出現短暫性頭暈、噁心、嘔吐、無力、麻、頭痛、步態異常,在術後1到3個月消失;而深腦刺激手術可一次治療雙側,但大約3、4年後需重新換電池,且植入物可能引發感染,兩者各有利弊。

目前聚焦超音波治療已在美國、歐洲、以色列、加拿大、韓國、日本、中國大陸、泰國、澳大利亞核準使用於臨牀治療。吳瑞美指出,目前全亞洲共有36臺神波刀儀器,臺灣則是在2017年覈准應用於原發性顫抖治療,今年1月核準用於巴金森氏症的難治型顫抖,目前無健保給付,患者須自費約6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