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疫苗3個月後保護力下滑 國內2因素 堅持5個月打第3劑

國外研究指出,AZ疫苗3個月後保護力就下滑,但國內因爲2因素,堅持5個月打第3劑。(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根據一項發表在國際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研究,第2劑AZ疫苗接種滿3個月後,效力就會開始減弱,應及時追加第3劑。但國內指揮中心重申,基於2點考量,第3劑追加劑維持與第2劑間隔5個月。

20日發表於《刺胳針》的研究指出,國外專家分析蘇格蘭、巴西兩國,各200萬、4,200萬接種者的數據,發現施打2劑AZ疫苗後,無論是感染保護力、還是重症保護力,都在大概3個月後就開始呈下滑趨勢。

傳染病控制顧問英格李斯(Peter English)指出,該研究挑戰了一個觀點:疫苗即便抗體水平下降,仍能靠T細胞免疫,防範重症侵害,保護力可能長達數年,「但針對該假設,這份研究打上了一個問號。」因爲研究數據顯示,重症保護力一樣會隨時間慢慢下滑。專家建議,「針對已接種(AZ)疫苗的人,需考慮替他們注射第三針。」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期間,蘇格蘭因Delta病毒陷入水深火熱,巴西則仍與Gamma病毒纏鬥中,當時Omicron尚未在兩國現蹤。專家推測,AZ疫苗保護力數據下降,很可能也與當地盛行的變種病毒有關係。

●本土疫情緩+高風險羣已滿5個月 李秉穎:第3劑太快打沒好處

國內新冠疫苗接種廠牌也是AZ接種人次最高,2劑共有近1,500萬人次接種AZ疫苗,第2劑接種AZ疫苗則有698萬人次。國外這項研究也讓許多2劑接種AZ疫苗的國人擔憂,是否應縮短第3劑間隔時間?

不過,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表示,只有少數國家將第3劑間隔時間縮短至2~3個月,例如英國,因爲當地疫情嚴峻,多數民衆2劑都施打AZ疫苗,而研究顯示,AZ疫苗產生的抗體最低,保護效果不佳,加上當地不斷有變種病毒肆虐,因此有接種第3劑的急迫性,以加強羣衆免疫力。

他指出,大部分國家將第3劑間隔定在5、6個月,主要考量正常情況下,完整接種2劑疫苗後產生的抗體足以持續保護約半年,約5、6個月纔會開始下降,加上變種病毒株的來襲,因此追加第3劑,又可延長加強保護半年~1年左右,「太快打好像沒什麼好處。」

觀察國內,已持續一段時間沒有本土疫情,第1~3類高風險族羣也是最早開始接種疫苗的一羣,打完第2劑至今已滿5個月並已優先接種第3劑,「所以規定(間隔)3個月也沒用,所有委員覺得依照臺灣目前現況,不需要改變間隔5個月打第三劑的政策。」李秉穎說。

對於有醫師建議,臺灣現在疫苗充足,應讓民衆想打第3劑就有得打,李秉穎持反對意見。他強調,疫苗間隔時間還是要有官方建議,民衆想打就打,只會造成混亂,醫生和民衆反而無所適從,「25天能打第3劑嗎?30天可以嗎?35天行不行?」因此,目前ACIP專家已作成決議,而且沒有任何異議通過,維持5個月的間隔時間,按部就班,由指揮中心一步步開放符合資格的民衆接種。

●第3劑廠牌開放自選 mRNA疫苗抗體最高

至於第3劑要打哪個廠牌的疫苗?指揮中心已開放民衆自由選擇,但從國內5個研究單位的混打試驗結果來看,儘管略有差異,基本上,仍是mRNA疫苗的抗體最高,包括莫德納和BNT,其次是屬於蛋白疫苗的高端疫苗,再其次纔是腺病毒疫苗,也就是AZ疫苗。不過,打完第3劑的抗體就會飆升,無論接種哪個廠牌的疫苗,差異可能逐漸縮小。

但同爲ACIP委員之一、臺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補充,目前仍未將AZ疫直接列在追加劑廠牌的優先名單中,因爲AZ作爲追加劑的效果相對來得差,若前2劑都打AZ,不建議第3劑再打AZ,抗體反應並不佳,但若前2劑不是打AZ,且考量有一些人會對mRNA或蛋白質疫苗過敏,所以仍備註追加劑可以打AZ。

常見的輕微不良反應也以mRNA疫苗和腺病毒疫苗發生率較高,大約20~30%,例如發燒、局部腫痛、倦怠、關節疼痛等,蛋白疫苗的發生率較低;而mRNA疫苗可能產生的心肌炎和腺病毒疫苗的血栓,都屬於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都在百萬分之幾,也是民衆在選擇疫苗時可納入考慮的因素之一。

此外,莫德納在接種劑的使用上只採一半劑量,李秉穎解釋,莫德納最初劑量就設定爲100微克,保護效果約95 %,BNT疫苗的劑量雖然只有30微克,保護效果卻也達94%,兩者效果差異「幾乎可忽略」,但不良反應的差異卻明顯存在,而劑量減半就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再加上第3劑的抗體高度原本就會比打2劑來的高,因此追加劑採半劑量,這也與大部分國家的做法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