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特輯|李玲:迎風躍起 逆風翻盤

突破 年齡的刻度

“歷經過最壞的情況,就會拋開所有負擔。”

一根撐竿,越長就越硬,因爲它的彈性會變弱; 也是這根撐竿,因其變形所蘊含的能量隨着竿的回彈得到釋放時,運動員便能借助這根竿子劃出完美弧度、躍出新的高度。

撐竿跳高運動員李玲,從12歲開始訓練撐竿跳高直到如今,已經過去了23年。她曾躍至高峰——首位在世界三大賽中獲得撐竿跳高世界冠軍的中國選手、女子撐竿跳高亞洲紀錄保持者,也曾經歷過低谷,在參加東京奧運會時無緣決賽,但也是這次比賽,讓她意識到,“歷經過最壞的情況,就會拋開所有負擔”。

在李玲的心中,2021年8月2日,東京奧運會新國立競技場,她曾經歷了一個難忘時刻。

那天,是東京奧運會田徑項目進入第4個比賽日,晚上8點半,賽場開始淅淅瀝瀝下起小雨,李玲當時排在靠後出場,就在她前面兩個運動員開始比賽時,雨越下越大,比賽不得不中止延遲,這一延遲,過去幾年的準備、努力與期許便更加強烈地涌上心頭。

“那個時候,太想太想比好一場比賽。這場比賽前我們經歷了疫情,那幾年的備戰過程,不光是運動員,包括教練員、工作人員、隊伍裡所有的人,大家其實都挺難的。因爲所有人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就特別想表現好。”

天不遂人願,當比賽再次宣佈開始,李玲的狀態並未完全恢復,三次試跳4米55失敗,李玲無緣決賽。賽後,她經歷短暫的低落,很快便調整好自己,“當時就感覺 已經這麼低點了,也就沒有任何顧慮”。一個多月後,9月22日,李玲在第十四屆全運會賽場上,以4米70的成績打破賽會紀錄,拿到了金牌。

這種絕地反擊的時刻在影視或小說中或許只是轉瞬即逝的橋段,但對運動員來說,這背後所蘊藏的艱辛、痛苦與困難,則日日可見,無法迴避。

撐竿跳高在李玲看來,是一個兼具技術、體能與速度的運動。從小練習這個項目的她,在初時,簡單一個竿子舉過頭頂的動作,就必須練習一遍又一遍。撐竿跳高作爲田徑與體操相結合的運動,不僅要練習跨欄,也要會體操,通過助跑並藉助器械在空中完成轉體倒立更是要求下肢力量、跑跳能力、核心肌羣包括上肢力量的綜合。

不僅動作環節多,就連這個項目可調節的因素也很多,比如,每個撐竿跳高的運動員選用的撐竿都會有所不同,需要躍過的那根橫竿也可前後動,這也決定了在任何環節上的細節多做一點,都可以決定甚至扭轉整場比賽。

李玲將其比喻爲“追光的過程”,“比如,你的動作在某個細節上多做一點,無論 是進攻更快,還是節奏更好,它總會存在讓你進步的點,這進步的一點就像是你在追光的過程,它讓你看到光明,你就會一直追下去”。

追光的過程中總有陰影,比如,常年訓練與比賽過程中不斷積累的傷痛——跟腱增生、腰肌勞損、坐骨結節勞損。也許是經歷過至暗時刻,李玲對此的心態強大而自洽。

“那些勞損傷,我不再期待它們什麼時候會好。如果你總是有這種期待,當你發現它沒有那麼容易好,就會非常失落。我現在就是和我的勞損做朋友,把它納爲我身體的一部分,我只需要想怎麼樣能夠減少疼痛,讓它能夠儘量去完成我的訓練或比賽。”

如果對於撐竿跳高這項運動有任何文學性的想象,總難免會好奇,當運動員躍過橫竿的那一刻,將看到怎樣的風景?

對於這個問題,李玲的回答是技術性的,細節滿滿,並貼近現實,“那一瞬間特別快,感覺旁邊都是花的,你就過來了。如果起跳的時候能看見自己的手,團體的時候能看到腿,那說明這兩個動作做得還不錯”。

當運動員藉助撐竿騰至半空時,看不到裁判,看不到教練,看不到對手,更看不到觀衆,現實以一團光影的形式在身旁快速略過,目光所及只是起跳時的手和團體時的腿。那些文學式的幻想,對於運動員並不重要,她要做的只是縱身一躍,躍過這個時刻,躍過刻板印象,躍向新的成功。

從2001年開始學習撐竿跳高,直到2015年成爲亞洲田徑錦標賽冠軍並打破亞洲紀錄,李玲稱自己,“十三年磨一劍”,此前13年的光陰被她一語帶過,但她牢牢記住了自己破亞洲紀錄的那個瞬間,“當時我就想着,左手撐住,左手撐住就行”。

依然是決勝時刻,依然是技術性細節,在這些短暫之中也能感受到她背後所投入與付出的努力。如同網絡熱梗中“J人給P人一點小小的震撼”(MBTI性格測試其中一種分類方式,J人更偏好計劃,P人更隨心所欲),李玲像是典型的J人。

她有一個本子,每年都在本子上給自己列目標和計劃。每次比賽前一天,會細細地寫下比賽細則,包括各個時間段要做什麼、比賽注意事項、如果出現何種情況應該如何調整和應對……而賽後,也會立刻寫總結。這個習慣從她第一次參加比賽時到如今,從未斷過。

雖然有嚴謹的一面,但李玲依然是可愛的。她記得母親曾經對她說過“要和你的器械做朋友”,她時常會“擬人化”地和自己的撐竿交流一小會兒,訓練時準備拿撐竿她會說,“開始上班!”把它們收回去時也會說,“今天辛苦啦”。對她來說,愛護撐竿是十分重要的,於是也不介意,會由此流露出這至真至純的個性。

2023年10月,李玲在第19屆杭州亞運會賽場上拿到了女子撐竿跳高比賽金牌,但她依然希望自己能夠突破自我,跳得更高。對於“突破邊界”,李玲有自己的看法。她認爲,如果每一次小的挑戰都能成功,則積跬步以致千里,那麼大的突破就不會遙遠。

採訪前不久的那個下午,她在做力量訓練。她以這個極爲微小的日常爲例,“做力量的時候,做4次就覺得肌肉很酸,後來我想,別的歐美運動員那麼壯,她們做4個會酸嗎?然後我就堅持下來,繼續做下去了。只有不斷克服這些小的困難,才能慢慢積累突破大的邊界,不是嗎?”

爲了備戰此次巴黎奧運會,李玲已經並繼續做着諸多準備:拉長助跑距離、加快助跑速度、提高握竿高度,這些細節上的調整,都意味着巨大的改變與付出。而我們也將在巴黎奧運會的現場再次看見李玲,看見她奮力助跑、牢牢撐竿,並輕鬆一躍,躍過過去的自己,躍過未來那個時刻,躍向更遠的、屬於她的那一片晴空。

COSMO :除了站在領獎臺上的那一刻,你覺得自己最美的瞬間還有哪些時刻?

李玲:我最喜歡自己的時刻,就是能很堅毅地去面對挑戰,並且挑戰成功的那一瞬間,我很喜歡那個時候的自己,也覺得那個時候自己很帥。

COSMO :在杭州亞運會領獎臺上,你頭戴髮簪、額點花鈿領獎的畫面登上熱搜。你平時對國風類的裝扮感興趣嗎?

李玲:我們中國古代文化中很多建築、服裝配色特別好看,藝術感也很強,所以我一直都很喜歡。當時領獎時戴的髮簪還是我專門買的,去選和領獎服比較配的簪子。

COSMO :每次看到媒體稱呼你爲“老將”的時候,會有對年齡的恐懼感嗎?

李玲:不會。我覺得每個年齡段都有其美好,80歲有80歲的美,100歲也會有一種讓人感覺到內涵的美。每個年齡段活出自我的姿態和模樣,這樣就很好。

原文刊載於《時尚COSMO》7月刊

策劃:朱瑾

編輯:若菲、曾瑤

文:明星辰

視覺:卞玉清

攝影:秋楠

部分美術置景:勺子

造型:LillianLiu

服裝協助:yaoyao、發發

化妝:錢彼得

髮型:Rocky

編輯助理:宮哲怡、耿全穎、王鐳靜、李昕澎

設計:閆碩偉

新媒體編輯:蘭昕雨

排版:Yuri、餅餅

美編:姜黑勒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