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智慧賦能開學第一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方夢宇)從虛擬教師到AI助教,從智能備課到跨時空對話,一場以大模型賦能課堂教學的變革正在安徽合肥校園的開學第一課裡涌現。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正悄然改變着課堂育人生態。

“老師有分身!”近日,在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的英語課堂上,教師朱瑋瑋的虛擬形象躍然屏幕,班級沸騰起來了。數字“分身”的參與,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課前,朱瑋瑋的虛擬形象用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表情導入新課,課後,智能體又化身“智能導師”,爲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課程拓展和答疑服務。

“這種創新的教學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效率,也能爲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通過虛擬對話夥伴創建口語環境,提升學生口語和聽力能力。”朱瑋瑋說。

利用智能體來解答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疑問和口語對話練習之外,朱瑋瑋還在探索利用智能體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構思,啓發寫作思路。此外,學生可依託智能體進行語病分析、語法修改等,在寫作過程中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大模型爲我們補充了豐富的學習資源,不僅拓寬了我們的視野,也讓我們對學習內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初三年級學生江子宸分享道。

無獨有偶,與愛因斯坦交流黑洞謎團,和李白探討古詩格律……在合肥市師範附屬小學開學思政第一課上,五年級學生儲蓄與哪吒智能體就“如何破除成見,自定義未來”展開了一場基於星火大模型支撐下的人機對話。一問一答間,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欲。

“大模型就像一位無所不知的助教,不僅爲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也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讓課堂煥發新的生命力。”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毛敏說。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師已從“知識傳授者”到“能力培養者”轉變,教師通過AI教研平臺開展的集體備課、聽評課活動,將人工智能融入教學全流程,真正實現教師提升備授課質效。模型的有效使用,爲教師的跨學科素養提升提供了全新的路徑,爲課程的個性化實施續航動力。

近年來,合肥市積極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向深發展,不斷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爲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智慧教育“紅利”。

作者:方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