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鏡“大戰”一觸即發 投資風口警惕炒作過度
新民晚報記者 楊碩
DeepSeek(深度求索)爆火在前,小米眼鏡官方微博“上線”的消息緊隨其後。近期,國內人工智能(AI)的發展勢頭用“百花齊放”形容並不過分。2月7日,AI眼鏡概念股高開,根據東方財富網的數據,雷柏科技、美格智能、瀛通通訊漲停。業內觀點指出,在AI眼鏡熱潮之下,今年的“百鏡大戰”有望爲消費電子產業鏈提供新增長機遇,也爲DeepSeek等國內大模型落地提供了理想的硬件載體和應用場景。
入局者層出不窮
一般來講,AI眼鏡是集成AI語音助手、藍牙耳機、翻譯、導航、墨鏡、出行、翻譯、聊天服務等功能的可穿戴設備。
早在2012年,美國谷歌公司就推出“拓展現實”眼鏡——Google Project Glass,具有和智能手機一樣的功能,可以通過聲音控制拍照、視頻通話和辨明方向。Meta(原名Facebook)公司自2019年起,與全球領先的視光企業Essilor Luxottica合作,2021年推出初代Facebook雷朋智能眼鏡。2023年10月,Meta公司又推出二代Meta雷朋智能眼鏡,主要對攝像頭、音頻功能進行升級。
近幾年,國內AI眼鏡市場也空前火熱。華爲於2021年推出智能眼鏡產品,目前最新款“華爲智能眼鏡2”支持多設備暢連,搭載HarmonyOS的手機、平板音頻自如切換,兼容搭載Android、iOS、Windows系統設備。外觀設計也全面升級。2月6日,有消息稱,小米首款AI眼鏡獲得入網許可,有望在2月發佈。小米AI眼鏡作爲小米高端化的年度作品,承載着小米在智能硬件領域的新探索。
2024年底,國內外廠商密集的“AI眼鏡”發佈會更是催生出A股新一輪概念狂潮,讓消費電子產業鏈的次龍頭卓翼科技(002369.SZ)股價在年末突破10元,攀上近4年來的最高點,區間漲幅超過168%。
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餘豐慧對記者表示,AI眼鏡熱潮的興起可以歸因於幾個關鍵因素:首先,技術的進步使得AI眼鏡變得更加實用和用戶友好。這些設備現在集成多種便捷功能,並在設計上也更加貼近普通眼鏡,增加了用戶的接受度。其次,網絡的發展,爲AI眼鏡提供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這對於需要實時處理信息的應用來說至關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近期DeepSeek爆火出圈,其訓練成本的大幅降低,對AI眼鏡行業亦是利好。
市場競爭多元化
具體到市場層面,華泰證券研報指出,今年的“百鏡大戰”有望爲消費電子產業鏈提供新的增長機遇,也爲DeepSeek等國內大模型的落地,提供理想的硬件載體和應用場景。國泰君安亦認爲,DeepSeek-R1高性能推理小模型將加速端側AI落地,驅動AI手機、AIPC、AI眼鏡等硬件出貨量上行。據IDC數據,預計2025年全球AI眼鏡市場出貨量爲1280萬副,同比增長26%,中國AI眼鏡市場出貨量爲280萬副,同比增長107%。
另外,隨着入局者的增多,AI眼鏡的售價有望進一步拉低並打開消費市場。2024年,由Meta推出的AI眼鏡售價降至299美元。國內方面,閃極科技於2024年12月份推出的AI眼鏡零售價爲1499元,共創版價格爲999元;今年1月7日,雷鳥發佈的AI拍攝眼鏡定價爲1799元。“隨着技術的成熟以及產品綜合成本的下降,‘AI+AR’眼鏡的結合也可能爲相關產業帶來更多發展機會。”中航證券有限公司發佈的研報如是說。
不過,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提醒稱,當前AI眼鏡市場競爭格局呈現多元化特點。在這種背景下,要警惕市場競爭加劇可能導致的“價格戰”。
投資需頭腦冷靜
AI眼鏡產業鏈涵蓋了光學、顯示、芯片、傳感器、代工等多個環節。終端市場的走熱,也有望進一步拉動產業鏈打開新增量市場。
餘豐慧對記者表示,在AI眼鏡產業鏈中,一些企業因其技術領先或市場地位而值得被關注。比如,SoC芯片製造商如高通,存儲芯片供應商如三星和SK海力士,攝像頭模塊提供商像舜宇光學科技,聲學組件廠商如歌爾股份,電池製造商如比亞迪等。另外,組裝服務提供商如富士康也可能從這一趨勢中受益。同時,專注於AR軟件開發的企業,以及那些提供關鍵技術和算法支持的企業也是值得關注的對象。
“這意味着市場上將出現衆多品牌的AI眼鏡產品相互競爭。未來展望方面,投資者應該注意的是技術創新的速度和方向,以及哪些品牌能夠提供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值得注意的是,成功的AI眼鏡不僅僅依賴於硬件,還需要強大的軟件生態系統來支持各種應用。因此,擁有強大研發能力和良好用戶體驗的品牌可能會佔據優勢。此外,考慮到市場的快速變化,投資者還需留意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和領導者,因爲這些角色往往能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路徑。”餘豐慧說。
還有業內分析指出,AI眼鏡尚處產品發展初期,目前AI眼鏡產品產生的收入還遠未到能夠影響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的地步。所以,投資上需要頭腦冷靜,警惕炒作過度。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