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尋親背後的科技力量 |走進格靈深瞳

走進格靈深瞳:AI尋親背後的科技力量(來源:發現好公司)

2023年以來,ChatGPT爲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引發了產業界和資本市場對人工智能的新一輪高度關注,“A股AI計算機視覺第一股”格靈深瞳,再次站到了聚光燈下。

格靈深瞳成立於2013年,是國內計算機視覺行業和算法技術的早期探索者與實踐者,創始人趙勇曾是谷歌智能眼鏡項目立項的最初七人之一。成立10年,格靈深瞳的護城河是什麼?未來的業務增長點何在?在AI大模型浪潮之中,格靈深瞳將如何進化?

本站財經《先鋒派》走進格靈深瞳,對話創始人、CEO趙勇,探尋這家AI廠商的當下與未來。

主持人:不久前,格靈深瞳用技術協助警方找到了一名22年前的被拐兒童,這是怎麼做到的?

趙勇:這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因爲這個孩子失蹤時只有四、五歲,現在已經快30歲了,所以他的相貌必然發生了很大變化。

過去這些年,格靈深瞳逐漸研發出一種技術,可以預測隨着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相貌的變化,另外,可以根據家族之間的血緣關係,以家人的相貌作爲參考去預測孩子長大之後的相貌變化。

我們給警方提供了很多技術工具和手段,幫助警方從14億人口縮小到很小的範圍,最後成功地找到被拐兒童。

主持人:給公安部提供人臉識別技術的公司多嗎?

趙勇:公安部有非常高的准入標準,只有十幾家公司可以進入到公安部的算法庫中,格靈深瞳是少數幾家公司(之一)。

主持人:格靈深瞳的主營業務有哪些?

趙勇:智慧金融、城市管理、軌道交通、體育健康和元宇宙等。其中,金融是我們最重要的業務領域,超過一半的收入都來自於這個領域。

主持人:金融業務的客戶以農業銀行爲主,現在其他機構推進的進度怎麼樣?

趙勇:金融行業是一個趨向嚴謹、保守的行業,想要進入非常困難。

格靈深瞳做金融行業和其他科技公司不同,我們做得非常深入,給客戶提供了人工智能核心系統。我們在大客戶的孵化週期超過6年,滲透到業務部門,並在若干網點做試點,經過4年的時間才進入到大客戶的核心採購清單。

隨着整個體系和產品的成熟,我們也開始服務新的大行,在未來的三四年,你會看到我們在金融行業裡的客戶名單顯著增加。

主持人:我有注意到一個數據,格靈深瞳的專利和軟件著作權,相較於同行來說是比較少的。

趙勇:這可能和我創業以前的經歷有關,博士畢業之後,我先去了谷歌研究院工作,你很少見到谷歌發表很多文章,蘋果公司根本就沒有研究院,但是這兩家公司都是非常重視產品化的公司。所以當我成立格靈深瞳研究院的時候,我對研究員的要求也不是去發文章,我們並不追求專利的數量。

我看到一個數據,美國有98%的專利在一生之中都沒有被授權過,也就是說大多數專利是沒有任何商業價值的。我覺得中國這個數字會更惡劣,因爲有很多企業爲了獲得政府補貼、吸引投資者而創造了很多專利。但在格靈深瞳,如果有人去申請這種專利是不會被允許的。

我覺得有一件事情更重要,那就是創造,把你的新想法創造成一個產品、一個服務交付給用戶,並且產生價值。

主持人:您從硅谷回國創業,作爲一個觀察者,您覺得中國和美國在投融資環境上有什麼不同?

趙勇:如果從上世紀70年代來算,美國的一級市場已經存在了將近60年,而中國真正的一級市場纔開始了十幾年。

與美國相比,我們的規模很大,但是比較年輕和幼稚,容易形成羊羣效應,追逐熱點,盲目扎堆。

對於一些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夠積累起來的項目,我們的資本往往缺乏興趣和關注,一旦有一個熱點產生,大量的熱錢就會涌向一個點,把這個行業慣壞了,或者說把一個本來很好的公司慣壞了。

所以相對來說,我覺得美國的一級市場更冷靜一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培育起來的領域在美國更容易融資。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今年這一波AI浪潮?

趙勇:熱潮的背後實際上是大模型技術的性能突破,我認爲這件事是相當令人興奮的。坦率的說,像以前語音識別這樣簡單的自然語義理解,在大模型的衝擊下蕩然無存,這實際上給人工智能創業提出了更高門檻,所以對我們來說影響巨大。

未來不存在計算機視覺公司,只有通用人工智能公司,我們必須儘快地把技術框架、技術路線、業務形態擴展到通用人工智能的領域去。

但是熱潮來得越兇猛,褪去得就會越快,產生的損害就會越大,就像洪水一樣。在這次熱潮中,大量的熱錢涌進來,使得這個行業裡面出現了很多不務實的、莫名其妙的公司。我們可以看到,在短短一兩個月內,中國可能有上百個大模型被髮布,這實際上是一件很荒謬的事。

所以我覺得接下來大家會看到人工智能領域哀鴻遍野,大量的創業公司,或者說在這個領域裡做了盲目投入、設立了短期目標的公司會出現巨大的問題。

主持人:格靈深瞳已經成立10年了,除了現在在做的業務,您還有其他特別想做,但是還沒有去做的事情嗎?

趙勇:我認爲5~10年之後,格靈深瞳必然會成爲一家通用人工智能公司,那麼我們必然要帶着這些技術去服務更多的行業,我們今天其實已經勇敢地進入了幾個門檻很高的行業,比如軌道交通、元宇宙、體育健康,在未來的3~5年,我希望我們選擇的每一個行業都能做到頭部,做到第一名,至少是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