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內視鏡揪出腸胃息肉
昕新智慧診所醫師江建昌分享「21世紀AI內視鏡的功效」,可輔助醫師更精準揪出腸胃息肉,預防或早期診斷大腸癌、胃癌。(張鎧乙攝)
昕新智慧診所醫師江建昌主講「談21世紀合適的健檢項目與AI內視鏡的功效」,獲得民衆熱烈迴響。(張鎧乙攝)
2023臺灣醫療科技展盛大登場,本報和新光醫院共同舉辦健康達人講座,昕新智慧診所醫師江建昌分享,隨着現代醫療科技發展,許多智慧儀器可以充分發揮預防疾病功能,例如目前已有AI內視鏡可輔助醫師更精準揪出腸胃息肉,預防或早期診斷大腸癌、胃癌。
癌症蟬聯十大死因首位超過40年,肺癌、肝癌、大腸癌名列前三位。江建昌指出,肺癌初期大多沒有症狀,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肺癌篩檢的重要工具,速度快、解析度高,可以揪出X光看不到的病竈,且輻射劑量低,比搭飛機去紐約還低。
江建昌建議,40歲以後可安排肺癌篩檢,如果是吸菸、暴露於二手煙、慢性肺部及氣管疾病、肺癌家族史,建議提早到30歲開始篩檢。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女性肺癌患者有9成沒有吸菸,且比國外早發生10到15年,推測與基因有關。
脂肪肝可逆 篩檢找原因
脂肪肝是造成肝癌的原因之一。江建昌指出,長期酗酒、肥胖、高血脂、糖尿病都是造成脂肪肝的元兇,不僅會引發肝炎、少部分肝硬化、肝癌,且不僅對肝臟有影響,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55倍。
江建昌提醒,脂肪肝是可逆的,務必找出原因並及早改善,就有機會恢復正常。透過抽血檢驗初期肝癌篩檢(GALAD SCORE)、胎兒蛋白,以及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有助於早期診斷肝癌。
據統計,臺灣50歲以上民衆終生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爲7%。江建昌表示,多數大腸癌是從腺性息肉轉變而成,如果糞便潛血陽性、有大腸癌家族史、解血便、不明原因貧血,都需要做大腸鏡檢查。
輔助檢查 腺瘤偵測率提高
江建昌說明,糞便潛血陽性者如接受大腸鏡篩檢,相較於未受檢的民衆,可降低5成死亡率。目前已有AI內視鏡可輔助檢查,感光設備和光源技術進步,可以呈現更好的影像,幫助醫師更容易找出高風險息肉、診斷癌症病竈,可提高14%到30%的腺瘤偵測率。
江建昌說,醫師可能因爲疲勞而降低判斷力,但AI不會累,可幫助醫師找出肉眼不容易看到的病竈。除了大腸鏡之外,AI內視鏡也可應用於胃鏡檢查,可以協助醫師看出是否有幽門桿菌感染、找出胃癌並判定期別、揪出食道初期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