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沸騰,誰是大贏家?

今年的投資主題依然是人工智能,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漲幅最大的資產類別都與AI相關,而到目前爲止,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均爲最先進的AI應用及產業鏈關聯公司。

當前,無論在資本市場還是科技界,最受關注的莫過於率先提供H100人工智能芯片的英偉達(NVDA.US)。

近日,臺《經濟日報》報道,英偉達最新Blackwell平臺架構GPU因客戶需求強勁,將增加對其晶圓代工商臺積電(TSM.US)投片量25%。

由於臺積電即將在7月18日舉行業績發佈會,目前正處於發佈會前緘默期,對有關報道不予置評。

據報道,臺積電開始生產Blackwell平臺架構GPU,將意味着英偉達搭載地表最強AI芯片;的AI服務器即將問世,配備2,080億個電晶體,採用臺積電4納米制程生產。

分析師預計,以Blackwell架構打造的英偉達B100 GPU平均售價或約3萬美元至3.5萬美元,串聯Grace CPU和B200 GPU的超級芯片GB200售價將介於6萬美元至7萬美元,甚或更高,也就是說,臺積電將爲英偉達生產終端售價最貴的芯片。

該報道還指,亞馬遜(AMZN.US)、戴爾(DELL.US)、谷歌(GOOG.US)、Meta(META.US)、微軟(MSFT.US)等國際科技巨頭都將導入英偉達Blackwell架構GPU打造AI服務器,因此需求量將遠超預期,爲此英偉達調高對臺積電的下單量,調升幅度或達到25%。

誰最能得益?

臺積電無疑是最大的得益者。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英偉達的AI芯片造價昂貴,不少分析師預估其終端客戶或會轉向自行設計和供應,這可能會降低對英偉達AI芯片的需求,或讓其競爭對手超微半導體(AMD.US)和英特爾(INTC.US)等得益。

英偉達的H100需要藉助臺積電的5納米產能,而其AI芯片升級版H200/B100則採用臺積電的4納米和3納米制程,儘管英特爾野心勃勃想要發展代工產業,但就當前來看,英特爾自己的AI芯還需要藉助臺積電的代工。

就芯片技術而言,或只有臺積電既能滿足最高製程要求,又具有量產化能力,因此,就算英偉達的客戶端嫌英偉達的AI芯貴,轉向自行供應,也不得不借助臺積電的產能,臺積電無論如何都將是AI發展浪潮的贏家。

此外,據臺《經濟日報》報道,隨着AI服務器和高性能計算(HPC)應用向AI手機過渡,對先進製程芯片的需求急劇增加。蘋果(AAPL.US)、高通(QCOM.US)、英偉達和AMD幾乎預訂了臺積電的3納米全產能,客戶排單量或延伸到2026年。

在2024年第1季業績會,臺積電管理層已表示考慮將產能使用率不足的部分5納米產能轉換成3納米。

2024年6月,臺積電的單月合併收入按年增長32.91%,至2,078.69億新臺幣,約合63.78億美元;財華社估算,2024年上半年,臺積電的累計合併收入或按年增長27.96%,至1.266萬億新臺幣,約合388.46億美元,見下表。

從臺積電的2023年業績來看,最大的A客戶——有理由相信是蘋果,爲其貢獻收入5,465.51億新臺幣,約合167.6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19%,佔臺積電總收入的25%,高於上年的23%。

財華社根據年報估算,蘋果截至2023年12月30日止12個月的產品業務合計營業成本(包括iPhone、Mac、iPad和可穿戴、家居和配件)爲1,869.57億美元,臺積電或佔了8.97%。

2023財年爲臺積電貢獻第二大客戶B,據猜測就是英偉達,貢獻的收入或爲2,412億新臺幣,約合74億美元,佔臺積電總營收的11%,而在2022年除了蘋果外並沒有其他客戶的貢獻超過臺積電總營收的10%。

可見,在AI發展勢頭下,臺積電憑藉其先進製程的產能,吸引了不少AI弄潮兒。可以預見,隨着AMD、英特爾、蘋果需要藉助臺積電爲其AI芯片代工,甚至微軟、谷歌、Meta等英偉達的客戶需要自供AI芯片降低成本,請臺積電爲其生產,臺積電的收入增長潛力更大。

除了臺積電之外,芯片生產設備供應商也將得益於AI的發展。

根據調研機構TrendForce的數據,今年全球半導體生產設備銷售增幅預計會創下歷史新高,明年的增幅將更爲強勁,或可達到17%。國際半導體行業協會(SEMI)於7月10日發佈的預測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芯片設備銷售額預計按年增長3.4%,至1090億美元,高於2022年創下的年度紀錄1074億美元。該機構還預計,2025年的銷售額甚至會大幅增至1280億美元,進一步突破2024年的水平。

此外,SEMI預計,在AI算力的驅動下,中國設備投資持續強勁增長以及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和HBM(高帶寬存儲器)增加投資,將推動晶圓設備(WFE)的全球銷售額按年增長2.8%,至980億美元,遠高於之前預測的930億美元以及2023年創紀錄的銷售收入960億美元。而到2025年,WFE的增幅有望達到14.7%,市場價值進一步上升至1130億美元。

阿斯麥(ASML.US)、應用材料(AMAT.US)、泛林集團(LRCX.US)、東電電子(TEL)等半導體設備股都將得益。

財華社留意到,今年除了英偉達的股價走勢凌厲外,臺積電以及半導體設備廠商阿斯麥、應用材料、泛林集團(部分平臺中文譯作拉姆研究)均創下新高。

對AI芯片的強勁需求,也將帶動其供應鏈的整體需求,從而帶動相關股份走強。因此,世上不是隻有英偉達,其供應鏈上的相關上市公司也可得益。同理,若AI芯片的需求並不如預期那樣強勁,這些供應商也會受到牽連。

本文源自:財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