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搶飯碗”新案例:日本廠商開發人工智能替代視頻製作人員

財聯社11月29日訊(編輯 史正丞)在AI賦能各行各業的大背景下,近些年來蓬勃發展的流媒體行業也迎來了生產力提升的契機——包括佳能、索尼等日本影像設備大廠,都在忙着推出一系列新工具,幫助視頻製作團隊“減負增效”。

當然,這些身處日本市場的廠商,開發功能時更多想着當地勞動力嚴重短缺的背景,但從全球視頻行業從業者的視角看來,這也不失爲又是一個“AI搶飯碗”的案例。

五臺攝像機 一個攝像師就夠了

據當地媒體報道,近日在東京出版公司講談社頂樓的錄製活動中,兩名錶演者在多臺攝像機面前表演,但現場只有一名攝影師在操控相機。話雖如此,現場的自動攝像機都能自動調整角度和拍攝焦段,與攝影師手裡的主攝像機進行配合。

這一套系統,被開發商佳能稱爲“多攝像頭編排”系統。原理也很簡單:人工智能會自動分析攝像頭拍到的畫面,基於骨骼結構來識別表演者,同時可以根據表演者的相對位置捕捉動作。佳能介紹稱,自動追蹤攝像機在視頻製作中並不是新鮮事物,但佳能開發了第一個能讓4-5臺攝像機“互相通信”的系統。

佳能影像部門的Kohei Maeda舉例稱,這套系統可以響應諸如“捕捉主表演者右側舞臺上的表演者”這樣的指令。目前公司正在測試這套系統在體育賽事中的效果,同時也有潛在意向客戶希望在直播中使用該系統。

開發這套AI工具,也有基於傳媒行業現狀的考量。Maeda表示,雖然現在這個世界已經充斥着視頻,但在單個內容上增加可用的資金和人力依然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節省熟練勞動力

根據日本政府2024年發佈的一份白皮書,全球視頻流媒體市場到2027年將達到1779億美元,較2024年增加34%。與此同時,市場的擴張也使得行業面對工作負荷增加、員工水平參差不齊等挑戰。與此同時,行業對於視頻質量的要求也水漲船高。

這個問題,也成爲各大設備公司的商業機會。

舉例而言,索尼正在推廣將真實拍攝對象與虛擬背景符合圖像結合的技術,旨在減少拍攝人員前往不同拍攝地點的需求。索尼旗下擁有一個虛擬製作的工作室,已經接手汽車廣告等商業業務。

日本電氣(NEC)公司也推出了一款投資者們非常熟悉的“AI播報員”技術。核心參數包括能夠支持80種語言,並具有自動翻譯功能,主要面向“人手短缺的地方電視臺”。據悉,朝日電視臺的沖繩地方臺,已經決定從明年1月起在晨間和深夜節目中使用這項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