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文-海耶斯——魯伯特之淚
16年,僅缺席過9場常規賽,一共50000分鐘,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爲了湊足這個數,職業生涯倒數第二場,埃爾文-海耶斯以38歲高齡打滿了帶加時的53分鐘。最後一場比賽,他在37分鐘過後被換下——無人致意,沒有歡呼。
火箭問他,作爲球隊第一個選秀到的狀元,是否要在這裡退役球衣,海耶斯干脆的拒絕了,我帶給你們什麼了?是生涯初期只有一次的帶隊季後賽,還是生涯末期擺爛出來的兩個狀元?華盛頓子彈兩年前就把他的球衣和昂塞爾德一起封存了,那足夠了。
對於這位NBA歷史上口碑最聲名狼藉的球星而言,這個結局甚至過分體面了。上一年這個時候,華盛頓郵報以他爲題寫道《職業生涯步入暮色,風雨欲來》,文章表示“在一切運動中,極少有人能像海耶斯那樣激發他前任和現任隊友如此強烈的情緒反應。”,同時作者博斯威爾還透露,火箭隊新任教練費奇嫌棄他會對83年狀元桑普森起不良影響,看見他倆在一起就呵斥他離開。
現在,海耶斯終於退役了,人們愛他,恨他,說他幼稚、自私、被寵壞了,傾慕他的天才,又想要擺脫他。在他離開時,NBA沒有任何人打的比他更久,在這個年代,打了這麼久的球星都擁有退役巡演,哈弗裡切克,J博士。而他則無聲無息地離開,只說了一句:我退役,是爲了成長。
之後,海耶斯主動切斷了自己與籃球世界的一切聯繫,自我放逐20年,彷彿消失一般。
若要在他離開後的籃球世界裡問,海耶斯是怎樣的人?不同的對象會給你不同的答案。
媒體會告訴你:那個超級軟蛋刷子,刷到新秀年得分王都沒拿最佳新秀,關鍵時刻必定縮卵。以至於打總決賽場均20+11帶隊奪冠了,fmvp卻給了他9+11的隊友昂塞爾德。而休斯頓和華盛頓的球迷則留言說:我們仍然記得小時候看球,海耶斯一拿到球我們就大喊“EEEEEEEEE”,大E絲滑的轉身跳投,球落入籃筐的樣子是童年最帥的記憶。就算78年的FMVP是昂塞爾德,可是奪冠遊行中我們爲他揮舞着數千張寫着E的白色卡片,給了他最大的歡呼聲。
對於場外遙遙見過他的人來說,他不成熟,但慷慨而有魅力,虔誠地上教堂並引述聖經,熱心於慈善和公益事業,關愛孩子,從不抽菸喝酒,也不罵人,是最受球迷歡迎的明星之一。
他身邊的隊友和教練則爲他頭痛到爆,說他的大E外號代表着大謎團(Big Enigma),說他是世界上最難對付的人,隨着情緒變化而反覆無常,一會折騰的要死,消耗掉你所有的應對方式,沒過多久就像個孩子一樣真誠地懊悔,願意完全合作地做任何球隊需要的事情,是個天真的好人,但行動直接來源於情感而非思想。
隨着時光推移,這些五味雜陳的評價逐漸被淡忘,幾乎只剩下第一種說法在今天的籃球世界中流傳,比爾-西蒙斯在《籃史通鑑》裡說:“勞資年輕的時候最喜歡的籃球寫手是鮑勃-瑞安。他公然表示討厭埃爾文的比賽,但凡有一絲機會可以攻擊大E他都不會放過。如果有人在關鍵時刻吃翔或者在大場面裡縮卵了,不管是不是體育選手,瑞安就一定一定會拉海耶斯出來中槍。瑞安是腦子最清楚的寫手之一,也是勞資的人生偶像一生推,那勞資就相信他說的,沒得說的。”
這種名聲當然有足夠多的災難性場面支撐:74對尼克斯的搶七,海耶斯被新人吉安內利防的只有12分,公開承認放棄比賽;75總決賽被四個人包夾都不傳球,自己硬投,被勇士下克上橫掃;76成全了騎士的裡奇菲爾德奇蹟,77被摩西對位壓制。
但很少有人在意的是,在這些糟糕的場面之外,海耶斯其實也實打實的作出了救贖性的表演。79年,子彈連續兩輪搶七獲勝,尤其是對馬刺的1-3逆轉後,兩場搶七平均32+15的海耶斯也曾一度被《體育畫報》瘋狂讚美:“他一直以關鍵時刻隱身的掉鏈子軟蛋聞名,但絲滑轉身跳投,暴力扣爛玻璃的大E肯定知道,這場搶七,再加上之前對陣亞特蘭大扣人心絃的搶七,足以將他的惡名永遠埋葬。”
即使總決賽以4-1出局,當時的《體育畫報》仍然評定他打出了大A級別的表現,只是這些輝煌時刻都因最終的失利而被遺忘,流傳在比爾西蒙斯們嘴裡的還是專欄作家科特帕裡克在78總決賽的瘋狂嘲諷:“個人主義成功地克服了埃爾文”,“危機關頭海耶斯又不見了”,“一邊逃跑、一邊對身邊的每個人抱怨裁判”,“子彈隊的當務之急是讓他們唯一的‘知名’球員、10屆全明星在第七場的最後時刻不要再消失了。”
“唯一”,不錯。78總決賽是NBA歷史上最爲星光暗淡的總決賽。子彈和超音速常規賽戰績分別是可憐的44勝和47勝,加起來只有一位當季全明星,海耶斯甚至是在有人受傷的情況下替補入選的。沒有賈巴爾,沒有j博士,沒有比爾沃頓,沒有天行者,沒有冰人。爲了迎合CBS的轉播要求,這輪搶七總決賽還拖到了歷史最長的18天,稍微讀一下科特帕裡克這篇報道的開頭,都能感到他在打哈欠間隙裡憋回去的:“又臭又長”,“菜雞互啄”。
“除非是來自喀斯卡特山脈的國會議員,否則人人都該打一開始明白,在一個生死取決於後衛的球隊和一個依靠埃爾文海耶斯的球隊之間,不論是怎樣的搏鬥,兩隊都不可能有機會贏得NBA冠軍。”
當然也有不這樣想的人,紐約時報就旗幟鮮明地寫道《這是籃球,不是娛樂圈》,針鋒相對地說“超級球星綜合症”是一種恥辱,讓那些超級球星和砸大錢買來的球隊都乖乖呆在家裡,這輪系列賽是獨屬於純粹主義者的籃球。《體育畫報》的讀者來信欄目也激烈回擊“這是我見過的最艱苦、最激動人心的系列賽之一。每場比賽都充滿了強度、強硬的防守、大心臟和意想不到的英雄。”
但是顯然,收視率教做人,對於想看球星表演的觀衆來說,比賽拖過了整整兩個多星期後,關於昂塞爾德和保羅-西拉斯的“堅韌低調不在乎數據”已經讓人聽的耳朵起繭子了——何況,不在乎數據在乎比賽內容,那作者就應該狂吹場均5分8籃板的西拉斯?或者容忍丹尼斯-約翰遜(一年後他拿到了FMVP)第四場離譜的14中0嗎?只要不是智障,誰都知道超音速想贏就得派人全場包夾場上唯一的全明星,而海耶斯在貼身防守重點照顧的情況下總決賽場均從22.3+14.0下滑到20.7+11.9,特別是第四節場均3分,不復前兩輪的神勇,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於是,海耶斯78季後賽的關鍵表現就這樣被徹底遺忘並抹黑,子彈可不是靠運氣跨過那些陣容華麗得多的球隊的。東區半決賽對陣冰人領銜的馬刺,g2他以28+11+6個蓋帽按住了46分的冰人,g4他的扣籃和蓋帽在最後時刻奠定勝局,g6還剩6分40秒時,子彈和馬刺打成88平時,海耶斯用一記暴力扣籃擊碎了馬刺的信心,和隊友賴特包辦了子彈最後15分中的11分。東決對陣J博士領銜的費城,昂塞爾德第一場後扭到腳傷退,子彈看起來毫無指望,而海耶斯前四場場均26+16,不但穩住了局勢,等四場之後昂塞爾德回來時還發現球隊3-1領先。
然而即使做到了這一切,輿論風暴仍然拒絕放過他,79賽季初,海耶斯說他得到了冠軍,但是沒有得到尊重。他覺得自己值得mvp。不,他並不指望得到它,“因爲我認爲,人們期望看到我失敗,這是最重要的。”沉默寡言的隊友昂塞爾德爲他感到煩惱:“我總是聽到埃爾文說,‘他們都在責備埃爾文’,我從來沒聽到任何人責備他,教練不會,隊友不會,反正也只有媒體會,可是所有人輸球了不都會被媒體黑嗎?”
是的,海耶斯極其在乎,甚至想過爲此自殺。
“突然之間,我生命中唯一的快樂——去體育館,練球,扣籃,自由自在——變成了痛苦。我完全不開心,厭惡一切,我吃胃藥,安眠藥,靠藥物活着。整天帶着一包藥。許多個午夜我醒來,想着自己要死了。有一天我在報紙上讀到我的報道,我對自己說‘啊,這一切什麼時候纔是個頭?我最好自殺。’我住在拉霍亞山上,每天很晚開車回家,我總開快車,一轉方向盤衝下山崖的想法一直在我腦海裡縈繞。”
這是海耶斯進入聯盟的第三年,火箭隊在聖地亞哥舉步維艱,一場比賽連五百張球票都賣不出去。除了第一年之外,他沒能帶隊進入季後賽。曾帶領67年76人奪冠的功勳教練漢納姆和他激烈爭吵,最終被老闆炒掉,海耶斯成了媒體責難的中心。到了71年1月,火箭連續17場比賽中只贏了一場,海耶斯找了球隊老闆,說現在球隊狀態如此之差,他應該負責,他拒絕在這種情況下拿薪水。
既然他打算挑起這副重擔,70年代嗜血蒼蠅一般的媒體自然不會放過他,給他戴上了“球霸”、“教練殺手”、“無可爭議的失敗者”等等稱號,海耶斯愚蠢地試圖辯解,和聖地亞哥聯盟報的記者爭吵起來。“每天早上他都會在報紙上寫我,每天晚上我都會在電視或廣播上回應他,天天和他吵來吵去,局勢變得荒謬,我早該知道我贏不了,現在我才懂,如今我保持沉默。”
他贏不了,聖地亞哥火箭也贏不了。當地人對籃球的熱情迅速褪去後,老闆決定出售球隊,休斯頓的財團衝着海耶斯買了下來。他是這裡的大學明星,財團指望海耶斯能吸引他過去的球迷,讓火箭在搬家之後定居下來,獲得成功。
但這是一次更爲慘重的失敗,休斯頓火箭的新教練溫特並不適合處理球星的心理問題,更不適合把他剛有雛形的三角戰術放在這支進不了季後賽的球隊上。海耶斯被他按頭傳球並遭遇開賽六連敗之後,終於忍無可忍地在一場比賽中拿了35分獲勝,並留下著名毒瘤發言“老子可是全明星,別指望我傳球。”結局自然是再度崩盤,海耶斯拒絕隊內訓練並被罰款。
此時海耶斯在聯盟中的口碑已經臭不可聞,球迷和媒體指責他是教練殺手,說大多數教練寧可吃砒霜也不會選擇執教他。而海耶斯自己的心理問題也愈發嚴重,胃痛,失眠和自殺傾向全都如影隨形地回來了。儘管他堅持出戰了全部82場比賽,火箭最終還是決定把他清倉大甩賣到子彈去,換來的不過是傑克-馬林和一筆現金。以他當時四屆全明星的價值而言,約等於白送,記者震驚地問子彈隊教練吉恩-舒:“這是一換一交易嗎?”舒在玩笑中吐露真心話:“當然不是,我們還買了他的心理醫生。”
任何心理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海耶斯同樣如此,他的堅強與脆弱如同從兩頭燃燒的蠟燭,將他無情撕扯破碎。
這一切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他的家庭。海耶斯出生在路易斯安那州貧民窟的棉花工人家庭中。母親性情堅忍,意志篤硬,雖然只上過一年學,但她發誓要把全家6個孩子全送進大學,換到今天來說就是個雞娃狂魔,在她的棍棒教育下,海耶斯有5個哥哥姐姐,他們一個個拿着全額獎學金進了大學。
而海耶斯卻是家族的另類,他總愛溜去棒球場,被母親捉回來用鞭子抽(這種棍棒家教導致海耶斯有了嚴重的PTSD,剛進休斯頓大學時,球隊有人遞給他一支菸,海耶斯驚跳着瑟縮後退:“不行!我媽媽要是看見我抽菸,會拿鞭子抽我的。”),最後鍾愛他的父親拜託了當地牧師,讓海耶斯進了學校籃球隊(他實在沒有棒球天賦,而且長得太高了)。之後不久,父親積勞成疾去世了,悲傷的海耶斯從此自閉,時常一天不跟任何人說話,他的母親會在吃飯時候逼他多說些話,而他更喜歡獨自寂寞地拍着他的籃球,把球面都磨光了。
顯然,籃球不是他心愛的運動,但爲了滿足母親的心願拿獎學金讀大學,喜歡與否已經不重要了。許多年後,海耶斯的兒子也打着高中校隊,他輕快地說“我和我爹對籃球的愛是不一樣的,他打球是因爲他必須打,只有這樣他才能上大學,我打球單純是因爲我想打,就算進職業的概率小到幾乎沒有,我也愛好籃球。”
每天練球11個小時的高中海耶斯沒資格說這種話,他想象他的偶像拉塞爾防守他,想象走出這座貧困,酷熱,空氣中充滿棉花纖維,幾乎要讓肺燃燒起來的小城。他的天分終於在刻苦練習中展現,高中帶隊拿到了州冠軍。在大學裡,海耶斯徹底人格反轉開始瘋狂地學習。記者說:“嚴厲母親的影響一直在他身上……他學習的拼命樣子,就好像和拉塞爾比賽的機會要取決於他能不能門門功課拿A。勤勉程度令教授震驚。”
然而,NBA和拉塞爾不在乎他的成績,拼命學習的海耶斯極力尋求的是來自母親,來自家庭,來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價值觀的認可。回到家裡,他耀眼的籃球表現什麼都不是,媽媽根本不會去看他打球,她眼裡的好孩子是他的哥哥姐姐。海耶斯想要拿出好成績得到媽媽的認可,但是被忽視的挫敗感讓他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何況,他真的完全沒有讀書的天賦:最終海耶斯沒能從休斯頓大學正常畢業,退役之後花了18個月重修課程纔拿到學位。
這種“強迫自己用功”帶來的副作用非常明顯——自我逼迫之下,海耶斯壓根不享受籃球,一旦踏上球場,比賽就成了內啡肽與皮質醇掰手腕。如果比賽給他足夠的正反饋,那整場比賽他都會生龍活虎,而如果連續遭遇挫折擊潰心理防線,他就會很快情緒崩潰變成一灘爛泥。
媒體的反覆無常顯然加劇了海耶斯的心魔:1968年,海耶斯在NCAA第一次全國直播的常規賽中用罰球絕殺瞭如日中天的盧-阿爾辛多(未來的賈巴爾)和他的UCLA(此前連勝47場,被當做大魔王)。這場比賽被稱作世紀之戰,媒體如潮水一般瘋狂涌上來,把休斯頓的勝利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接下來兩個月,休斯頓成了新的媒體寵兒,而海耶斯是吹捧的中心。媒體和民意調查毫不猶豫地把年度最佳大學球員投票給了海耶斯,預測冠軍球隊和最佳教練也給了休斯頓。所有亮閃閃的小玩意,除了冠軍的一切。
但盛名傾覆只在反掌之間。一場比賽讓海耶斯被捧上了天,另一場比賽則瞬間把他摔下了地。半決賽再次於UCLA相遇,從眼疾中恢復過來的盧-阿爾辛多沒有給他絲毫機會,以101-69大比分吊打了休斯頓。被UCLA專門設計的鑽石戰術絞殺到只拿了10分5板的海耶斯(之前連續5場比賽砍下雙20)落荒而逃,直到暑假都沒再接受過媒體的採訪,記者落下冷淡的評語:“整個賽季都沒有什麼東西挫敗過他(海耶斯),但一旦被挫敗,他氣餒的非常快。”
就像魯伯特之淚,高溫玻璃液體滴入水中凝固而成,頭部硬到能扛子彈,尾部是罩門一掐就碎
從這裡,我們看到海耶斯的精神問題的根源,媽媽的否定使他根底上秉性極其自卑,始終努力想要討好別人,渴望關注,極需要外界的認可來保持成就感,與此同時又瞧不起這樣的自己,直到崩潰。這個“別人”一開始是母親,再然後是教練,媒體,球迷。當他無法在討好別人和保持自我之間做好平衡時,註定會陷入幼稚而脆弱的滅頂之災,因此,他也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打球到底是爲了什麼,又有多少快樂可以追逐。
“我從來不想以體育爲職業。”多年以後,退役的海耶斯這樣評價自己遠離多年的籃球賽場“籃球給了我自由,我做夢也想不到的自由,但是籃球不再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我有別的想做的事。”
或許有些諷刺的是,海耶斯在輿論的萬頃波浪中掙扎,瀕臨溺亡的時候,承載起他的救命浮木,正是奪走了他應有的外界認可的人。韋斯-昂塞爾德。
兩人同年選秀,海耶斯是狀元並且拿下當年得分王,場均28+17,最佳新秀卻一致投給了13+18的榜眼昂塞爾德,不僅如此,連mvp都投給了昂塞爾德,這是NBA歷史上最極端的戰績取向mvp,沒有之一。官方解釋的主要理由是昂塞爾德一入行就把36勝的子彈帶到了57勝聯盟第一。但是後面賈巴爾、伯德、鄧肯新入行的第一年都給球隊帶來了更大的戰績提升,卻再也沒人提這茬。
更根本的原因是,看一眼兩個人的數據和常規賽戰績,稍微等比例放大到例如40+25/22+27,這不就是超經典張伯倫對決拉塞爾的表現模板。既然拉塞爾已經在68年東決1-3逆轉中完全壓死張伯倫的風評,毫無疑問天下第一,但是這年常規賽又不幸東部第四不太好投給他,那我們磕一磕拉塞爾的低配版本代餐有什麼問題,投票,必須投!
而等到昂塞爾德這年首輪慘遭尼克斯橫掃,拿他當拉塞爾代餐的魔怔人立馬消停了,可海耶斯卻實打實的繼承了張伯倫的無數黑粉,成爲最具爭議的球星之一。當時海耶斯的朋友則替他鳴不平:MVP給昂塞爾德我可以理解,但是最佳新秀就應該是海耶斯的(這種話大抵也只有70年代球員的邏輯能說出來……)
但不同於張伯倫對拉塞爾那種微妙的尊敬+不忿情緒,執着於和自己天人交戰的海耶斯對昂塞爾德沒有那種宿敵般的對立感。成爲隊友之後,他幾乎第一時間就去找昂塞爾德尋求幫助——當時海耶斯正在努力停止使用安眠藥,昂塞爾德則乾脆收留他在家裡住了兩個月……見過海耶斯最支離破碎的一面之後,昂塞爾德用自己的寬厚的胸懷接納了他——有些事情發生之後,要麼刪除記憶並徹底陌路,要麼就必須成爲坦誠相見的朋友,海耶斯和昂塞爾德的情況就是如此。
當然,這並不代表兩人的相處風平浪靜,性格摩擦和惱怒還是貫穿了兩人多年的搭檔生涯,78年總決賽的一場媒體報道風波過後,昂塞爾德沮喪地承認他和海耶斯從不親近“我不在他身上,我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我們在場外的爭執超過了應有的份額。上了場他就是全聯盟最棒的職業球員之一,那纔是唯一重要的。”在退役兩年後,1983年的昂塞爾德更是發表了他對海耶斯最激烈的評價:“我們之間肯定有過一些重大分歧……有時候我真想掐死埃爾文,或者折斷他的背,這種事情肯定在我腦海裡閃現過。”
但無論海耶斯如何作死,昂塞爾德在最後還是會成爲容納他的大海,海耶斯在昂塞爾德身邊則得到了他童年一直求而不得的寬容與諒解,也無怪乎他後來給予了昂塞爾德最高評價:“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而在這兩人的爭執歷程中,一個經典且好笑的例子是79子彈曾經來訪中國,老闆鮑林帶着全隊到長城腳下準備參觀,海耶斯忽然心性大發不肯下大巴,說:不就是個大牆(great wall)嘛,我見過很多牆了。昂塞爾德在一旁急的上躥下跳,像個老奶奶一樣把海耶斯一通哄,連“長城是太空裡唯一能看到的人造建築物”這種小學生科普都拿出來了,海耶斯一句話堵回去:“我永遠不會進入太空。”
九年隊友生涯的相處過程中,不管有多少爭執和分歧,他們確實建立起了過命的信任和交情,昂塞爾德74年膝蓋大傷,只出場56場,在這之後一直堅韌地忍受着傷病比賽,而海耶斯則以全聯盟最高的出場時間,81場44.5分鐘撐住了球隊,得到了當年的籃板王。他們彼此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在海耶斯退役之後遠離籃球的那段時光裡,他唯一和籃球世界保持的一絲聯繫就是昂塞爾德。1988年,退役後進入管理層的昂塞爾德臨危受命接過子彈教練職位時,海耶斯跟他打惡作劇電話,假裝自己是個休斯頓的播音員,想做一期體育節目。海耶斯聲稱昂塞爾德上當了五分鐘。而昂塞爾德聽完則半笑半惱地回覆:埃爾文怎麼可能在我面前假裝呢?我馬上就知道是他了。
不必再以籃球作爲謀生的職業,也遠離了輿論的影響之後,海耶斯對過往的一切逐漸釋然。他驕傲地看着兒子單純地喜歡籃球,他賺的錢足夠讓孩子做出自由的選擇。他買票去看棒球比賽,開了屬於自己的汽車公司,07年他去做了法律官員,把球場上的垃圾話用在政府收購案上。
那麼籃球呢?在所有美好的回憶和爛攤子之後,愛過嗎?海耶斯在遠離籃球20年給出了肯定的回覆,他的大學恩師,蓋-劉易斯教練勸他回到ncaa現場爲休斯頓美洲獅隊做一次解說。這一次,沒有全場震耳欲聾的“EEEEEEEEE”迎接他的到來,但是休斯頓的球迷仍然記得並愛着他,之後他回到籃球世界,爲劉易斯教練的名人堂資格四處奔走聲援,劉易斯進入名人堂後,海耶斯也隨之接受了他一直拒絕的名人堂。後來他參加了子彈25週年奪冠紀錄片,還在ESPN開了一個radio評論欄目。
那些扭曲的愛恨,讚美和抨擊,盛名和惡名塵埃落定之後。外界的譭譽終於不再引發他內心天翻地覆的波濤。而最後一段真正的和解,我必須留給昂塞爾德。就像《納爾齊斯和歌爾德蒙》的尾聲:“在最後,我接受你的盛情,並且感激你。”
隨着時光的推移,自我療愈的海耶斯終於成熟到能和昂塞爾德成爲彼此平等的友人,不再像NBA的16年時光裡那樣任性地反覆索取關注,他注意到昂塞爾德每況愈下的健康狀況,經常給他打電話鼓舞他的精神。付出,關心,成爲對方的支柱,就像昂塞爾德曾經對他做過的那樣。他們的友誼保持到了昂塞爾德去世。海耶斯在休斯頓當地的紀念報道中說“他是一個非常棒的朋友,一個非常棒的人,一個非常棒的隊友。”而昂塞爾德則在去世前不久的訪談裡說:“說實話,海耶斯和我相處的比我們做隊友的任何時候都要好,我爲我們的關係感到非常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