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突發!外資爆出大動作
2月26日,市場全天震盪反彈,創業板指領漲。
盤面上,券商股異動拉昇,中國銀河、中金公司尾盤雙雙漲停。機器人概念股持續活躍,五洲新春等30餘股漲停。鋼鐵股震盪走強,八一鋼鐵等多股漲停。光伏概念股震盪反彈,隆基綠能等多股漲超5%。算力概念股局部走強,恆爲科技等漲停。
截至收盤,滬指漲1.02%,深成指漲0.93%,創業板指漲1.23%。市場熱點輪番活躍,個股普漲,全市場超42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94萬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416億。
A股反彈!多個熱點迎利好催化
今日,A股市場震盪反彈,三大指數全線收紅,多個熱點方向迎來產業利好消息催化。
首先,機器人概念股再迎集體爆發,板塊中10餘股漲停。
消息面上,據央視財經消息,機器人起身站立的控制技術一直存在很多難題,近期由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等機構共同發佈的一項算法技術,能夠使人形機器人從各種狀態下實現快速、穩定地站立。
機構認爲,人形機器人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本體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這能加快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進程,拓寬人形機器人在不同環境下的使用便捷性,可關注價值量大、技術壁壘高、確定性高的相關環節。
其次,新能源階段性受到資金關注,固態電池、光伏設備等板塊漲幅居前。消息面上,相關產業均迎來利好催化。
固態電池方面,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預計到2027年全固態電池開始裝車,預計到2030年可以實現量產化應用。
光伏方面,據第一財經消息,接近隆基綠能市場部人士表示,受電力改革政策影響,上週公司分佈式的出廠價上漲0.03元/瓦至0.05元/瓦,集中式價格暫沒有變化;天合光能方面也證實了漲價傳言;晶澳科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光伏組件是要漲價了。”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召開部分企業公平競爭座談會,與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綠能、阿里集團、京東集團、北汽集團、奔馳集團等7家企業有關負責人圍繞整治“內卷式”競爭進行深入交流,聽取意見建議。
新能源汽車換電方面,據央視新聞,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2月25日發佈通知,開展2025年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相關工作,加快補齊農村地區公共充換電設施短板,進一步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
此外,鋼鐵、地產等方向同樣表現活躍。值得注意的是,證券板塊尾盤異動,中金公司、中國銀河雙雙觸及漲停,近期,市場對券商合併重組的預期再度上演。
近期持續火熱AI方向則延續分化態勢,高標負反饋對於短線情緒形成拖累,但部分個股逆勢活躍,其中的政務雲(智慧政務)概念於盤中走強,AI整體的核心權重上漲結構未破,需觀察資金迴流強度。
整體而言,當前市場處於關鍵的轉折節點,特別對科技股而言,儘管中期趨勢向好,但短期波動可能加劇,隨着今日市場再度迎來修復,分析人士建議,仍先以震盪走高結構看待,關注各熱點間的輪動性機會,關注更多增量資金重新開拓市場做多空間。
外資大動作:大舉押注亞洲股市!
從機構動向看,各大外資近日又有新動作。
據高盛最新發布的報告,2月14日至20日期間,對衝基金加大了對亞洲股市的押注意願,目前已升至201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高盛根據其追蹤的對衝基金風險敞口表示,亞洲現在是MSCI全球市場股指中增持最高的地區。
報告顯示,2月14日至20日期間,多頭頭寸與空頭頭寸的比率爲1.5:1。在此期間,A股和港股佔該區域資金流入的近一半。
有“華爾街最準分析師”之稱的美國銀行首席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也在最新的報告中表示,全球投資格局可能發生轉變——美國股票相對於其他地區的領先地位正在削弱,投資者可能會更多地關注中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等市場。
美銀表示,一名新加坡資管巨頭坦言,全球資金正重新配置——“賣出美印日,買入中國”成爲季度末業績排名的“救命稻草”。數據顯示,MSCI中國遠期市盈率從10.2倍漲至11.6倍,幾乎收復2022年以來的失地。
此外,據證券時報網消息,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發表文章稱,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意識到,中國非常值得投資。文章提到,“中國股市今年開始反彈,全球投資者都在問:中國是否具備投資價值?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一直都是如此。”
至於具體投資方向,多位海外機構策略師表示,中國的人工智能資本支出仍處於擴張狀態,中國科技股的回調可能提供了不錯的買入機會。Maybank Securities機構銷售交易與執行主管Kok Hoong Wong表示,從長期來看,至少在今年剩餘時間裡,這一主題(中國科技股)將持續下去,外國資金大概率會逢低買入。
資產重估行情或進一步擴散
最後,看下A股行情後續的持續性。
華泰證券最新觀點稱,重估敘事的積極因素在繼續涌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產業邏輯強化,阿里公佈2025財年第三季度業績,雲計算與AI業務增長超預期,資本開支環比大增80%,未來三年圍繞AI戰略三大領域加大投資力度(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有望成爲AI主題投資向產業賽道投資過渡的轉折點。
第二,地產預期改善,上週貝殼KMI指數進一步回升,京津冀等部分地區升至榮枯線上方,
第三,民營企業座談會強調“前景廣闊、大有可爲”,爲市場主體注入信心。
第四,全球資金在中美權益資產之間再平衡,目前主動配置型外資對本輪行情參與程度仍不高,若後續長線外資迴流,外資偏好的國內優勢產業和高ROE資產或受益。
第五,參考過往產業週期行情,產業邏輯強化或帶來擁擠度中樞擡升,當前或可適當放寬對擁擠度的容忍度。
基於上述分析,華泰證券判斷,中國資產重估行情或進一步擴散。配置上有兩大方向:①科技成長行情尚未演繹至極致,後續仍有熱點擴散、內部高低切換的機會,如兼具成長空間和紅利屬性的運營商;②低位板塊有補漲需求,短期關注受益於AI降本增效的醫藥、金融、教育等,中期關注存在困境反轉機會的先進製造、內需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