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諾拉》敘事簡潔,故事樸實無華,女主角的演出能引起觀衆共鳴
《阿諾拉》算是戛納電影節繼《悲情三角》與《墜落的審判》後,再一次成爲雅俗共賞之作。
導演肖恩·貝克一向擅長描寫低下階層小人物的故事,無論是最經典的《佛羅里達樂園》還是前作《紅色火箭》,都擅長勾畫小人物的內心世界、以極寫實的筆觸獲得觀衆的共鳴,爲自己最喜歡的導演之一。
《阿諾拉》講一個風塵女與富家子的愛情故事,無論預告片還是宣傳都聚焦着灰姑娘般愛情故事的夢幻,但肖恩·貝克當然將之不會變成另一部《漂亮女人》,隨後三分之二的劇情徹底轉向。
即使觀衆心裡明白夢幻的糖衣終有一日必會變色,沒想到劇情急轉直下至此,道盡了女主角內心最複雜最矛盾的心情,也是繼續導演一貫嬉笑怒罵的筆觸。
看似是一場又一場鬧劇,卻又有能緊扣觀衆的心靈,伴隨女主角走過一段意想不到的人生旅途。
《阿諾拉》的神來之筆是在結局以爲故事已經完結之時,誰會想到再來一個更動人的結局。
其餘音嫋嫋更勝前作,女主角米奇•麥迪森光芒四射的演出,不難讓她在來年的頒獎禮舞臺佔一席位。
站街女阿妮每天爲了賺錢而工作,縱爲夜店頂尖脫Y舞娘,依然生活得清貧還要看上司的臉色。
某天,她接到了俄羅斯富二代伊凡以鉅額邀請她擔任自己一星期的私人遊伴,最後還被伊凡求婚,一瞬間就變得生活無憂。
與此同時,伊凡這個一時衝動的決定被其父母發現,百般阻撓這一婚事,而伊凡隨後便不知所蹤,阿妮真正的挑戰這纔剛開始……
01.簡潔的敘事方式讓觀衆代入女主角的世界,讓一段愛情故事顯得樸實無華
R級電影明星、跨性別人士、身懷秘密的單親媽媽,統統都是肖恩·貝克筆下與導筒下的人物,這次拍一個風塵女的故事,也是他一貫的手筆,甚至覺得這是他集多年塑造人物功力之大成。
《阿諾拉》聚焦在女主角這位小人物身上,輕輕幾筆就刻畫了她的個性:爲生活而努力奮鬥、一無所懼、懂得討好別人,風光的背後不過是一個跟着平凡室友居住在貧窮區域的小女子而已,心中也渴望着童話般的愛情。
這是導演一貫最平實的筆觸,沒有刻意爲女主角加入戲劇性的背景、解釋她何以變成這樣,總之她就是個實實在在的角色,彷彿就是生活在你我身邊的人。
她遇上了富家子,從最初的單純金錢交易的肉體關係,到一時衝動就讓她變成了公主般、享受盡榮華富貴的生活。
即使劇情有點夢幻,《阿諾拉》卻也沒有轉變得過於戲劇性,紙醉金迷的背後,即使劇本沒有明言有「愛」,易地而處也都會信服有這麼一段愛情關係。
觀衆會覺得他們的關係變得太快,按理來說應該會發生一些事,卻又感覺不出有什麼破綻。
看着女主角最終能逃離煉獄過上奢華生活,觀衆都會爲她的經歷而高興,而這也爲故事寫下了絕佳的腳註。
以上是在《阿諾拉》宣傳中所看到的劇情,對應正式的電影也不過是大約三分之一的篇幅,一個出其不意的轉折之後,電影纔開始進入高潮戲。
美好的夢幻一下子破碎了,觀衆一如女主角般都弄不清事實的全貌,追看度也瞬間提升。
故事漫長地去刻畫一段「膩」味甚濃的糾纏戲份,看起來如鬧劇般的「打鬥」,甚至彷彿變成了另一個故事般。
實際也慢慢將女主角的身份與地位逆轉,發掘美好愛情背後的另一種可能性,現實的殘酷總會把人殺得個措手不及。
觀衆也好像跟着女主角一樣從歇斯底里到慢慢平靜,驚醒過來,冷靜一下,最終要面對現實了。
02.劇情的發展道盡了愛情另一面的可能性,沒有批判誰對誰錯,全由觀衆自行判斷
觀看前沒有想過,《阿諾拉》的主線竟然會是一段尋人故事,劇情可以拍得極搞笑、往往能在絕境中找到荒謬之處,苦中作樂般讓觀衆發笑,是一貫導演笑中有淚的筆觸,同時也側面描寫了女主角的痛楚、內心的心力交瘁。
很欣賞《阿諾拉》沒有在尋人過程中寫男主角有什麼驚人背景,或者刻意去描寫女主角原來是一段基於金錢而沒有愛的關係,這一切統統沒有明言。
在一段尋人之旅中,將一切留白、讓觀衆自行想象,不如爲一切事情做最壞的打算,過程更帶點緊張懸疑的色彩,將「夢醒」的情節刻畫得貼地寫實,在不斷希望與無限失望中輪迴,無論女主角還是身邊人都開始累了。
《阿諾拉》的劇情再次急轉直下,就是第三幕的二人重逢時。
即使電影的畫面一直維持着荒謬得有點搞笑,也更讓觀衆感受到女主角複雜的心情,從她不斷希望男主角改變心意、覺得自己可以扭轉局面,到開始認命,只想爲自己挽回一點僅有的尊嚴。
這也是故事的精彩所在,後半段沒有什麼驚人的大反轉,才驚覺這是一個超貼地的現實,現實就應該會如此發展,只不過觀衆覺得電影應該會有個美好的結局,然而這纔是現實,現實並沒有美好的糖衣來包裝。
導演赤裸裸地展現了人性的真面目、豪門的一副醜惡嘴臉,女主角的處境稱得上是「法律面前,窮人很無奈」。
沒有爲主角安排一場逆風翻盤,惡人沒有惡報、好人同樣沒有好報,這一切顯得這麼的真實。
這第三幕的重頭戲光是女主角與富豪之間的拉鋸戰、彼此有如「潑婦罵街」的對罵,看起來竟然劇力萬鈞,當中女主角一絲落寞的細微表情,更是觸動人心。
劇本沒有像觀衆所想的一樣,探討愛情的本質、愛情與麪包哪個更重要,這沒有彰顯這些大道理,無非只是在看一個女子的奇遇故事,現實根本沒有什麼灰姑娘的故事,愛情的夢幻原來可以一擊即破。
我很佩服《阿諾拉》對女主角的刻畫,這不但是她在這段奇遇中的心路歷程,還有她的性格。
從片初開始,觀衆便知道她是一個很懂得利用自己的身體賺取金錢的人,她不畏強權也不輕易服輸,即使面對「惡霸」的入侵也可以孤軍奮戰,這種倔犟的性格讓她撐起了整個故事,無論面對再多的挑戰,她都敢於抗爭到底。
可是,骨子裡的她也是一個渴望愛情的女子,渴望能與愛人去一次迪士尼,喜愛灰姑娘的故事,只想跟愛人過着最簡單的生活。
回想起來,劇本也沒有描述過她是個「拜金」的女子,無非都是觀衆與片中衆人一樣,覺得她是爲了錢嫁入豪門。實際上,她未必說得上愛這個人,只覺有個人可以拯救自己脫苦海已經足夠了。
漸漸地,從她不斷堅稱自己是妻子,到看盡眼前這個丈夫的無能,慢慢想重申已非妻子的位置,無非只想爲自己討回尊嚴。
她也清楚,即便堅持到最後自己不太可能爭得贏,但她也絕不會認輸,還讓觀衆看到她堅守得了自己最後的尊嚴。
原以爲這是《阿諾拉》最爲出彩之處,結果更精彩的還在後面。還記得《佛羅里達樂園》最後一幕感人至深的場面嗎?
《阿諾拉》在一切塵埃落定、女主角最終還得認命之後,還沒有迎來電影的結局,這時候才發現原來故事除了阿諾拉,富二代並非男主角。
一個看似「吃瓜的羣衆」,笑看一切的惡霸纔是電影的真正男主角,對其默默的刻畫同樣牽動人心,纔是靈魂所在,末段點題回想一切,他原來並非惡霸,更像是一位「暖男」。
電影伴隨着他的角色走到最後一幕,與女主角彼此不發一言的一場激情戲,一切盡在不言中,是整部電影的神來之筆。
一切的怨恨和對罵已太多,一無所有的她,能夠報答的方式只有這種,再倔強再好勝撐到最後也會崩潰爆發,而他這時候能做的,就是讓她發泄、給她一個擁抱。
《阿諾拉》絕大部分時間已能成爲年度最佳電影之一,結局這一幕無疑再一次昇華,把主角的一切經歷做一個精彩的收尾。
導演拿捏觀衆情緒的功力還是隻此一家,不論這場戲的情感力量是否能夠在影史留名,餘音嫋嫋的收尾也能讓觀衆不忍離場。
事實上,《阿諾拉》在某種程度上也讓觀衆重新審視如何去看待一個人,光從外表真的能判斷一個人的真實一面?風光背後是否隱藏着千瘡百孔的一面。無論表面是一個惡人還是倔強的風塵女,誰又能知道她們內心深處藏着怎樣的一面?
一如我們看的這部電影,總會對某些角色的背景形象化,現實中又有誰願意真正認識、聆聽這些人的內心世界?這也是導演一直聚焦小人物,關注社會被忽視一羣的取向。
03.女主角米奇·麥迪森投入的演出,不管是悲還是喜,每個畫面都能引起觀衆共鳴
看完《阿諾拉》必定會徹底愛上米奇·麥迪森,就像你看完《某種物質》後對瑪格麗特·庫裡的感覺一樣。
從《驚聲尖叫》到《好萊塢往事》,總覺得她只能演這類「邪裡邪氣」的角色,此作雖然確實有點「邪」的味道,卻演活了角色的起伏情緒。
前半段大量一絲不掛的演出,既不尷尬扭捏也很切合劇情的發展,從有點治癒的滿口髒話再到落寞的內心感情戲,一舉手一投足,乃至一個小動作都能牽動觀衆情緒。
這些也行在某種程度上是爲她量身定製的角色,但末段的演繹真情流露,再不服輸也展現出受傷的一面,就足夠把她推上奧斯卡提名了。
「暖男」尤拉·鮑裡索夫繼《六號車廂》後,再次出演這種外表惡霸、內心溫暖的角色,莊諧並重讓他演繹來同樣搶鏡,尤其有點「愛意」的表情,爲稍微壓抑的劇情帶來了笑料。
總而言之,《阿諾拉》堪稱年度最佳電影之一,導演兼編劇肖恩·貝克再次寫小人物的故事,樸實無華的筆觸將主角的個性與經歷寫得活靈活現,沒有戲劇性的設計讓角色如同躍出銀幕,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角色。
電影表面上講的是一個灰姑娘式的童話故事,其實看起來竟是寫實得有點殘忍的故事,追看性極強,劇情張力十足,還不乏笑料,感動人心之處扣人心絃,卻不會令你觸動落淚,結局收筆之妙也提升了電影的好感。
肖恩·貝克以幾乎無懈可擊的編導功力讓電影好感昇華,這也是他本已佳作連連的導演生涯下的最佳作品。
米奇·麥迪森精彩的演出給予人喜出望外,希望能從此在影壇上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