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CPI同比漲0.3% 肉價漲了4.6%

每經記者:石雨昕 每經編輯:馬子卿

6月12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24年5月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數據顯示,5月,全國CPI同比上漲0.3%,漲幅與上月相同。具體來看,食品價格同比下降2.0%,非食品價格上漲0.8%;食品中,蛋類價格下降7.4%;鮮果價格下降6.7%;畜肉類價格下降2.2%,豬肉價格上漲4.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5月食品價格同比下降2.0%,較上月回升0.7個百分點(4月食品價格下降2.7%)。其中,5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4.6%,漲幅較上月擴大3.2個百分點(4月豬肉價格上漲1.4%)。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採訪時表示,能繁母豬存欄量繼續減少以及需求改善,國內“豬週期”上行階段再度悄然開啓。

豬肉價格“淡季不淡”

數據顯示,5月,全國CPI同比上漲0.3%。其中,食品價格下降2.0%,非食品價格上漲0.8%;全國CPI環比下降0.1%;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繼續保持溫和上漲。

馬泓表示,季節性因素和與地產消費相關的耐用品需求放緩導致環比走弱。“豬週期”悄然到來,推動食品CPI同比跌幅較快收斂;5月翹尾因素拖累程度較4月減少0.2個百分點,成爲推動CPI保持溫和增長的主要因素。總體來看,5月國內零售消費延續年初以來溫和復甦態勢,非地產領域需求釋放較爲良好。

數據顯示,同比來看,5月食品價格下降2.0%,降幅比上月收窄0.7個百分點。食品中,豬肉、淡水魚和鮮菜價格分別上漲4.6%、3.3%和2.3%,漲幅均有擴大;雞蛋、鮮果和食用油價格分別下降8.5%、6.7%和5.1%,降幅均有收窄;牛肉、羊肉和禽肉類價格分別下降12.9%、7.5%和2.9%,降幅繼續擴大。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豬肉價格在連續15個月的持續產能去化影響下轉爲上漲,同時市場在下半年豬肉價格上漲預期下形成“惜售”情緒,導致豬肉價格表現爲“淡季不淡”。

溫彬表示,整體看,天氣與週期性供給因素導致5月食品強於季節性,對CPI形成了明顯支撐。其中豬肉源於前期連續產能去化的中長期週期因素,鮮菜、鮮果和蛋類價格則源於異常天氣(南方暴雨與夏季早熱等因素)。另一方面,天氣影響較弱的水產、奶類、牛肉、羊肉、菸酒等表現弱於季節性,反映居民對可選食品的需求仍偏弱。

數據顯示,5月,全國CPI環比下降0.1%。其中,食品價格持平,非食品價格下降0.2%。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時表示,非食品價格由上月環比上漲0.3%轉爲環比下降0.2%,影響CPI環比下降約0.14個百分點。非食品中,小長假後出行熱度季節性減退,飛機票、交通工具租賃費和長途汽車價格分別下降9.4%、7.9%和2.7%。

5月PPI同比下降1.4%

數據顯示,5月,全國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收窄1.1個百分點;環比由上月下降0.2%轉爲上漲0.2%,結束了前6個月連續下降趨勢,其中,生產資料價格由上月下降0.2%轉爲上漲0.4%;生活資料價格下降0.1%,降幅與上月相同。

董莉娟解讀時表示,5月,受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行及國內工業品市場供需關係改善等因素影響,全國PPI環比由降轉漲,同比降幅收窄。

馬泓表示,PPI環比時隔半年後首度回正,疊加低基數以及大宗商品等輸入型漲價因素,帶動PPI同比跌幅快速收窄。PPI和CPI間的價格“剪刀差”較快收斂,表明國內商品服務供求關係改善程度有所加快,通脹產出缺口加速反彈,非房地產領域經濟運行狀況良好。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專題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楊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PPI看,同比降幅收窄,環比上漲0.2%。生產資料環比回升,生活資料繼續回落。

在生產資料中,原材料連續上漲;在細分行業中,上游行業中,煤炭採選環比回升;中游行業中,有色冶煉、油煤加工環比上行;從產業鏈條來看,黑色冶煉、有色冶煉、發電企業的利潤壓力有所加大。

數據顯示,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4%,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28個百分點。其中,採掘工業價格上漲0.2%,原材料工業價格上漲0.9%,加工工業價格上漲0.1%。

董莉娟解讀時表示,受國際市場有色金屬價格上行影響,國內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3.9%。煤炭主產地供應偏緊,“迎峰度夏”補庫需求陸續釋放,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上漲0.5%。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逐步落地見效,鋼材市場預期向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0.8%。國際油價下行帶動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下降2.1%。建材價格繼續下降,玻璃製造、水泥製造價格分別下降1.2%、0.8%。

馬泓預計,6月CPI同比漲幅將擴大,PPI同比跌幅進一步收窄,國內通脹環境有望持續改善。房地產下行系物價總體處於偏低水平、內需不足的主要拖累因素,並可能持續至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