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千年前仰韶先民 或已使用指紋
仰韶文化出土指紋,可能讓指紋鑑別向前推進2000年,圖爲江蘇省一名市民在進行指紋採集。(新華社資料照片)
仰韶文化博物館。(中新社資料照片)
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文化遺址發現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指紋」,近日被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實驗室列爲重點研究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澠池縣仰韶文化博物館副館長楊拴朝表示,如果研究確認這些指紋是古人有意爲之,將至少讓人類使用指紋的歷史向前推進2000年。
在美國芝加哥菲爾特博物館,珍藏一枚大陸古代的印。印的正面刻着主人名字,反面印有一個拇指印痕,條條皮紋可辨。世界一些著名考古學家認爲,這枚印屬於大陸周朝時期的稀物,被認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指紋憑證。
河南出土陶工皮紋
去年10月31日,楊拴朝像往常一樣,來到位於澠池縣西南方的西河南村仰韶文化遺址調查,發現一枚仰韶時期的陶缸殘片,殘片上殘留一個造型完整、圓潤細膩的銴耳(陶缸上的裝飾附件),在銴耳上的橫向凹窩內留有一枚指紋。
這枚陶器殘片形狀不規則,最長處10公分,有一個2.5公分乘3.5公分的銴耳。銴耳上橫向下摁一凹窩,深0.9公分,內留一枚(1.7cmx2.1cm)完整清晰的指紋。指印摁制一氣呵成,獨立完整。楊拴朝認爲,這形成一枚仰韶時代居民完美的指紋陶模。而在此前兩天,他在此處還發現一個陶器殘片上的一個銴耳,上面同樣留有一枚先人指紋。
這枚指紋中蘊含怎樣的資訊?2019年1月15日,楊拴朝攜帶這枚完美樣本和一些同時期、同類型,且包含指紋的陶器殘片,前往海口市拜訪大陸著名指紋學家、中國刑事現場統計研究會副會長劉少聰教授。經分析、鑑定,以劉少聰爲首的專家團隊一致確定,這枚銴耳上的手指指紋,是一名20~30歲古代男性右手大拇指按壓的指紋。
這枚仰韶指紋陶模,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距今已5000多年。楊拴朝說,在仰韶文化之前,無論是巖畫上的手印,還是自陶器誕生後,上面有意或無意遺留的指紋,很難證明先民是特意使用指紋。
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協會指紋檢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劉持平教授說,從仰韶時期使用指紋,到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仍在使用指紋,已經5000多年,具有傳承意義。
各方合作列重點研究
目前仰韶指紋已被列入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科研專案。楊拴朝說,根據相關科研進展,將適時開展仰韶指紋標本層位的C14測年工作。研究成果將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仰韶文化博物館共用。
小靈通 仰韶文化遺址
爲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年代約爲西元前5000年至西元前3000年,分佈於今日甘肅省到河南省間,以關中豫西晉南地區爲中心的廣大區域。1922年由瑞典學者安特生在河南三門峽地區的仰韶村發現,成爲大陸現代考古學誕生的起始點。仰韶文化以農業爲主,日用陶器主要是泥紅陶和夾砂紅褐陶,呈現紅色,紅陶器上常彩繪幾何形圖案或動物形花紋,是仰韶文化最明顯特徵,故也稱彩陶文化。(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