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的懸疑老電影,朱時茂主演反特片,因題材被埋沒

大家好,今天又是一期「經典反特老電影」懷舊欄目。

著名喜劇演員陳佩斯在小品《主角與配角》當中,曾經自我調侃過:

小品裡扮演主角的朱時茂說陳佩斯:就這模樣,怎麼看也是個特務!

這句臺詞算是陳佩斯的個人經歷,因爲長相併不符合那個年代英俊小生的審美,所以陳佩斯一開始根本演不了什麼正面人物、英雄形象。

七十年代末,初涉影壇的陳佩斯只能在電影裡演一些匪軍官、特務形象。

比如1978年的電影《獵字99號》,陳佩斯就在片中扮演反派特務一角。

而作爲陳佩斯老搭檔的朱時茂,的確有資格說“自己怎麼看也是正面人物”。

就在陳佩斯還在八一廠扮演特務的同時,朱時茂已經在大銀幕上開始扮演正面主角,首次與觀衆見面的電影,同樣也是一部反特片《藍天防線》。

只是與陳佩斯不同的是,朱時茂在片中就扮演負責抓特務的英雄主角。

本期「被遺忘的國產片」,來回憶這部朱時茂的銀幕處女作——

《藍天防線》

七十年代初期的一個國慶節前夕。

東南沿海重要邊防崗哨朝陽市,突然遭遇一股強颱風襲擊。

受颱風襲來的影響,沿海邊防部門的雷達系統受到嚴重影響。

就在這天晚上,一架代號爲“黑鳥”的敵機,從臺灣某機場起飛。

這架“黑鳥”戰機趁着氣候惡劣,讓我軍雷達受阻的特殊情況,冒險繞過颱風中心,悄悄朝着我軍設在海上的邊防哨站,浪花島附近低飛而來。

雷達九連指導員楊平接到上級任務後,迅速做出部署,戰士們進入緊急戰備狀態。

但是由於海上的風力越來越大,導致雷達天線發動機越來越燙,最終停止轉動。

然而正當敵人自鳴得意的時候,卻沒想到,浪花島上的雷達系統竟然再次運轉起來。

原來,指導員楊平爲了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立刻率領戰士們一起冒雨推動雷達天線。在軍民團結一心的合力推動下,最終依靠人力使雷達天線恢復轉動。

“黑鳥”戰機上的敵少將,得知我軍雷達再次恢復以後,感到又驚又怕。

敵少將回到後方基地白沙島以後,立刻做出了新的行動安排,命令“黑鳥”戰機佯裝放棄行動,同時吩咐特務組長黃佔海,佈置了一項新的陰謀行動。

颱風退去以後,浪花島上也恢復了寧靜。

楊平收到軍區指揮部的通知,告別民兵連長紅纓同志,前往朝陽市參加軍事會議。

軍區指揮部的趙參謀長告訴他,根據邊防部門的監測,敵人的“黑鳥戰機”已經掉頭飛回臺灣了。

這時,指揮部又收到了九連發來的情報,雷達系統突然收到神秘電子干擾,導致監測到的敵機信號中斷。

趙參謀長認爲敵人是想要“暗度陳倉”,黑鳥戰機假裝撤回臺灣,實則是敵人在故布迷陣,趁着“信號消失”的機會又飛了回來。

趙參謀長明白敵人的意圖後,故意吩咐我軍雷達關機,給敵人來一招“將計就計”。

此時白沙島的特務基地內,得意的敵少將還不知道我軍已經預判了他的預判。

特務機關制定了一項陰謀活動,妄圖破壞新中國的外交關係。

就在兩天後的國慶節,特務機關妄圖啓動黑鳥戰機發動突然空襲。而這項任務的關鍵在於,想辦法干擾掉白沙島上的雷達系統,爲黑鳥戰機的突襲製造機會。

與此同時,早已識破敵人陰謀的趙參謀長特別叮囑楊平:

一定要帶領九連戰士做好雷達監測工作,同時想辦法挖掉敵人設下的“干擾信號源”。

話分兩頭。

敵特務組長黃佔海爲了擾亂我軍雷達系統的監測,掩護黑鳥戰機的行動。

乘坐一艘“興隆號”漁船,悄悄潛入了浪花島海域的黑沙嘴一帶。

正當特務開船撤離的時候,遇到了一艘因颱風而迷失航向的臺灣漁船“安順號”。巧合的是,黃佔海剛好認得這艘漁船的船老大全福。

原來,全福一家原本世代在臺灣基隆港做漁民,一年前,全福的兒子全小康被特務組織抓了壯丁。當黃佔海看到全福的漁船興隆號之後,立刻心生一條毒計。

趁着全福下船的機會,黃佔海悄悄吩咐特務白繼仁,把一架干擾機放到了“安順號”漁船上,打算讓安順號漁船充當“替罪羊”。

臨走時特務組織又威脅全福和安順號船上的其他漁民,決不能向解放軍透露曾經見過自己的事情,否則他們的妻兒老小就要陪葬。

因爲颱風意外來到黑沙嘴海域的臺灣漁船安順號,就這樣被迫成了特務的同夥。

當黃佔海帶着興隆號漁船轉移後不久,丁連長就帶着民兵一起,駕駛浪花號巡邏艦趕到了黑沙嘴海域,結果發現了漁船安順號。

年輕戰士魯大力在漁船的船艙內,發現了一架特務使用的干擾機。

漁船上的全福和漁民都一口咬定,不知道是誰將干擾機帶上船的。

楊平作爲一名鬥爭經驗豐富的指導員,很快便看出船上的漁民可能是“有苦難言”。

爲了弄清事情真相,楊平讓戰士們多跟漁民們宣傳政策,奈何漁民們長期被特務威脅奴役,根本不敢說出實情。

楊平對此感到十分爲難,只好派人向指揮部和縣委彙報了情況,同時通知浪花島的老支書海大伯和民兵連長紅纓,一起商議如何處置安順號漁船的問題。

交代完任務以後,楊平又想起船老大全福的名字,讓他覺得很熟悉。

爲了驗證自己的猜想,楊平帶着那條“長命鎖”回到了家裡,跟母親求證當年帶他們母子一起逃離臺灣的漁民,是不是也叫全福?

楊平通過母親的話,證實了內心的猜想。

安順號上的船老大全福,正是二十多年前護送楊家母子逃離臺灣的恩人。

戰士魯大力年輕氣盛,認爲漁船上發現干擾機,就證明漁民們肯定和特務有關係。

楊平卻吩咐魯大力返回九連,和雷達監測站的技術人員一起,對干擾源的信號做進一步覈查與科學分析。

經過仔細測算後,證實安順號上找到的干擾機,並不是此前監測到的干擾源。

楊平的“謹慎求證”,最終證實了安順號漁船上的干擾機,是敵人故意留下的誘餌。

次日上午,老支書帶着民兵們,將各種糧食物資擡到了安順號漁船上。

在衆人的歡送下,安順號漁船順利離港,此時船上的“同胞”們早已熱淚盈眶。

送走安順號漁船以後,民兵紅纓向楊平彙報了新的情況。

有漁民發現一艘可疑的臺灣漁船“茂利號”,一直在浪花島海域外圍轉悠。

爲了調查這艘可疑漁船,楊平決定親自帶隊前往七星礁附近偵察。

另一邊,安順號漁船離開浪花島以後,再次遇到了“茂利號”漁船,卻沒想到,這艘漁船正是特務黃佔海駕駛的“興隆號”。

特務黃佔海發現安順號以後,認爲全福等人已經投共,解放軍纔會放了他們。命人將漁民全部關進船艙內,並鑿穿了船板,想要活活淹死全福等人。

就在漁民們驚慌失措的時候,楊平帶着解放軍的巡邏艦趕到七星礁附近,撬開了船艙救出了所有漁民。

漁民們得救以後,船老大全福緊緊拉着楊平的雙手,感動地說不出話來。

全福等漁民被帶回了浪花島,漁民們經過這場風波,終於放下芥蒂,說出了他們一直被特務組織脅迫的實情。

分別多年的楊、全兩家終於重逢,經過這場兩岸同胞座談會以後,安順號的漁民們紛紛主動請纓,申請協助解放軍抓特務。

全福告訴楊平,特務黃佔海躲藏的漁船正是“茂利號”,之前的干擾機也是他放在安順號上面的,自己的兒子全小康也在船上,懇請楊平能幫忙解救。

爲了抓捕特務黃佔海,楊平和民兵連長紅纓商議過後,制定了引蛇出洞的計策。

夜幕降臨,浪花島附近的海面上漁船紛紛亮起燈光,競相出海打魚。

此時躲在公海的特務黃佔海,正愁沒法靠近浪花島發射干擾信號,如今見到漁船出港的機會,立刻下令茂利號漁船,混入其他漁船當中,準備在天亮前進行干擾。

狡猾的特務萬萬沒有想到,我軍早已設下了天羅地網。

深夜時分,民兵連長紅纓向天空釋放了兩枚信號彈。

隨着信號彈劃破夜空,海面上的漁船收到訊號,立刻集體熄滅船上的燈光。

此時只剩一艘漁船還亮着燈,正是來不及熄滅燈光的茂利號漁船。

確認大魚已經入網後,楊平果斷下達了戰鬥命令。

一場戰鬥結束,隨着特務組長黃佔海的落網,手下的特務同夥紛紛認罪伏法。

負責傳遞情報的報務員主動交出了聯絡密碼本,表示願意戴罪立功。

楊平吩咐報務員,立刻給白沙島特務基地發送情報。

“干擾機已經安放在預定位置,可以按計劃行動”。

白沙島的特務基地內,特務們以爲黃佔海的干擾計劃已經成功。

國慶節到了,朝陽市正在舉行盛大的歡慶典禮。

爲了引誘敵人上鉤,趙參謀長命人在預定位置,打開了黃佔海的干擾機。

敵少將收到電報,確認干擾信號發出後,立刻下達了“黑鳥”戰機起飛的命令。

當黑鳥靠近浪花島海域的時候,立刻被雷達監測站發現了蹤跡。

趙參謀長同步下達命令,出動我軍的銀鷹戰機前去攔截。

黑鳥戰機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落入到了我軍的包圍圈,最終被炮彈擊落。

敵人的陰謀又一次被粉碎了。

電影的故事到此結束。

電影《藍天防線》上映於1977年,由珠江電影廠拍攝完成。

導演王爲一是中國影史傳奇導演,他的職業生涯橫跨舊中國與新中國,同時也是珠江電影廠的創始元老。

王爲一導演一生拍攝了衆多經典電影,其作品類型相當豐富,戰爭、喜劇、科幻、反特、驚險,兒童、戲曲等類型都有涉獵,代表作有《南海潮》、《七十二家房客》,《異想天開》、《三女休夫》等電影。

影片的編劇盧偉、林杭生和王培公,都是職業軍旅作家,三人曾經在空軍政治部創作室任職,參與創作了一系列空軍題材軍旅電影。

1977年是國產反特電影,自五十年代以後的第二次創作高峰。經歷了十年的電影產業停擺以後,反特片作爲國產懸疑驚險電影的萌芽,再次成爲製片廠的創作主流。

只是這一時期的反特電影,尚且無法擺脫過去十年的創作枷鎖。

導致大多在創作立意和思想藝術層面,帶有不少舊的印記和侷限。

這部《藍天防線》其實是一部創作於特殊時期的電影。

根據當年的相關資料記載,影片拍攝週期長達四年之久。

全因電影的創作過程,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整部電影的拍攝過程“三上三下”,按照當時的要求,製片廠拍電影需要先“打草稿”。

一部電影正式開拍前,劇組需要先用膠片拍成“樣片”,接受各方面的指導意見,如果不通過,這些“樣片”就會被當做“草稿”,要麼整場戲被刪掉,要麼被推翻重拍,由此導致電影拍攝期間浪費了大量膠片和人力資源。

《藍天防線》於1974年開機,最初的導演是珠影廠的老導演於得水。劇組在福建平潭取景,僅前兩次拍攝,就耗費了六十萬元,結果拍完的鏡頭大部分都被廢棄。

直到第三次拍攝才換成王爲一導演接班,又耗費了七十多萬元,最終幾經修改,電影才勉強完成公映。

《藍天防線》屬於嶺南電影中比較典型的海防電影,這類題材自五十年代就已經出現。

影片繼承了“十七年”紅色電影的基本樣式,主要情節還是在講述革命的起源,階級鬥爭的必然和英雄的傳奇,旨在表現邊防戰士百倍警惕、機智勇敢的精神風貌,軍民團結一心抵禦外敵的時代特徵。

雖然有一定的“抓特務”情節,但故事情節較爲模式化,沒有縝密的破案思路,也沒有激烈的敵我鬥爭場面,所以驚險感較爲薄弱,中間大段的情節都旨在表現兩岸同胞渴望迴歸統一的美好願景,可以說是一部宣傳意義大於電影故事本身的軍教片。

除此之外,電影的一大問題是七十年代電影的通病,角色塑造高度“臉譜化”,演員的表演偏向於舞臺劇。飾演指導員楊平的演員,是當時只有20歲的朱時茂。

他原本在福州軍區話劇團當演員,出演《藍天防線》前,他已經參演了兩部電影《西沙兒女》和《井崗山》,但這兩部電影沒拍完,就遭遇各種批判導致先後被禁。

《藍天防線》因此成爲朱時茂首部正式公映的銀幕處女作。

1981年,朱時茂因參演謝晉導演的《牧馬人》,而成爲聞名全國的演員。

其後又因春晚舞臺上與陳佩斯合作的小品而變得家喻戶曉。

對於自己的銀幕處女作,朱時茂在1982年的採訪中曾回憶說,《藍天防線》拍攝於“樣板戲”大普及的年代,自己只能帶着英雄人物高大完美的概念參加電影的拍攝,所以表演痕跡比較重,因此他承認這部電影的表演“很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