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億「剩1800億還要砍」 發現金給全民?蔡英文這樣說

總統蔡英文。(資料照片)

今年度全國稅收可望超過預算數4500億元,總統蔡英文今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政府初步規劃在財政許可範圍內,其中的1800億元適時研議與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

總統府新聞稿指出,4500億元中扣除應分配給地方政府的稅收700億元,中央政府可運用之稅收佔3800億元,將從三個面向規劃。首先,除原本已編額度外,將額外以其中1000億元爲規模,撥補勞保及健保基金財務缺口,並同時挹注臺電資源,進行電價補貼。一方面減輕勞健保基金的財務壓力,也減輕下一代的給付負擔;另一方面,則從源頭管控能源價格,穩定全球原物料上漲對臺灣物價的衝擊。

其次,除各部會既有經費外,也將再以其中約1000億元額度,投注「加強韌性經濟方案」,來因應全球通膨及國際經濟挑戰的衝擊;最後剩餘金額約1800億元,除預留一定財源以備不時之需,在財政許可範圍內,也會適時研議與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

今日國安高層會議約歷時3小時。與會者包括:賴清德副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副院長沈榮津、總統府秘書長李大維、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顧立雄、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傅棟成、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發言人羅秉成、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龔明鑫、經濟部長王美花、交通部長王國材、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衛生福利部長薛瑞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黃天牧、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內政部代理部長花敬羣、財政部代理部長阮清華、總統府副秘書長黃重諺等。

總統蔡英文在聽取相關部會的情勢分析及因應措施簡報後,會議中進行完整深入討論,進而歸納提出第一波經濟民生因應措施,並做成七項結論如下:

一、減輕居住負擔、提高居住品質,持續落實居住正義。

透過五隻箭,來減輕居住負擔,提升優質的居住環境,持續實現居住正義。首先,推動《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防止炒作;其次,持續推動興建社會住宅外,並推動長期使用權住宅計劃,並鼓勵民間參與,讓平價住宅的供給更多元化;第三,將現有租金補貼政策更簡政便民,更要擴大租金補貼,減輕租屋族負擔;第四,規劃房貸補貼方案,減輕房貸族壓力;第五,協助並獎勵危老房屋改建與品質提升,將都更審議全面簡化加速,並鼓勵老舊公寓加裝電梯,提升住宅品質。

二、擴大公共運輸補貼,減輕通勤族交通負擔。

由中央主導、地方參與,推動北北基桃、中彰投、南高屏等三大生活圈通勤族公共運輸補貼方案。同時,花東及離島地區,以及個別縣市之旅運需求也將與地方政府溝通,採取因地制宜規劃通勤或觀光公共運輸。在降低民衆負擔的同時,達到鼓勵使用公共運輸工具,紓解交通壅塞及降低交通事故,也邁向淨零轉型的目標;並透過擴大公共運輸量能,擴大居住地點的選擇。

三、加強照顧弱勢族羣,提供貼心關懷服務。

針對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明年持續加發生活補助,並從明年起,針對失能等級達4級以上之住宿長照機構住民加碼補助。並且,增加實(食)物銀行充實冷藏及冷凍設備,推動綠色照顧站擴大供餐,以及供應平價幸福餐盒,並持續與通路業者協調,設置平價專區或抗漲專區等服務,加強照顧經濟相對弱勢族羣,並及時關懷服務。

四、協助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朝向低碳化、智慧化、模組化升級轉型。

面對全球經濟動能減緩,尤其是國際出口市場停滯的嚴峻挑戰,最脆弱的中小企業需要進行根本性的調整。短期內採取「雨天不收傘」的態度與措施,除提供相關產業貸款或利息補貼外,並協助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轉型,推進生產型態轉型再造,達到低碳化、智慧化、模組化三大目標,同時協助中小企業廠房朝向合法、永續且更有效率的經營。

五、強化農漁基礎設施,照顧農漁民生計權益。

農民也是在任何經濟體中,易受外在環境影響的一環。爲因應氣候變遷對生產環境衝擊,並穩定國內糧食安全供應,將從四個面向協助農漁民生計。第一,加強完善農業基礎環境建設,包含:全面規劃並分階段實施灌溉及相關農水路建設,並改善養殖漁業進排水路工程系統;第二,提供設備現代化及畜禽、溫網室更新,以提升農漁產業生產效率,確保農產品安全及農業競爭力提升;第三,優化綠色生態環境給付,保障國內農地生產;第四,擴大農保及農民職災保險投保金額及給付,確保百萬農民安心從農更有保障。

六、加速國際觀光客來臺,明年目標600萬人次。

以提前於2023年入境觀光客達到600萬人次爲目標,針對旅行業招攬國際旅客來臺、境外企業獎勵員工來臺旅遊、修學旅行、郵輪及包機獎助等,提供獎勵補助措施;同時,針對自由行旅客來臺,也提供優惠方案,加速疫後旅遊市場復甦。

七、持續穩定整體物價,特別關注日常所需民生品價格。

今年以來國際原物料價格攀升,推升全球通膨壓力。政府將持續提供資源以補貼電價、油價等方式,並將減徵大宗物資稅負將延長至3月,從源頭控制能源及各項原物料的價格,並嚴查壟斷、囤積、哄擡,盡力維持全球通膨對臺灣物價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