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億美元豪賭!軟銀取代微軟,成爲OpenAI最大金主

OpenAI與微軟漸行漸遠,並投入軟銀的懷抱。

據CNBC報道,軟銀消息人士透露,軟銀即將完成對OpenAI的400億美元初始投資,其投資前估值爲2600億美元。據悉,軟銀將在未來一到兩年內支付這筆資金,第一筆付款最早將於春季支付,最多可以籌集其中的100億美元。這不僅意味着OpenAI的投資後估值將達到3000億美元,也意味着軟銀將取代微軟成爲OpenAI的最大股東。

硅谷歷史上最大的一輪融資

事實上,OpenAI的此輪融資在大約一週前已有相關消息。1月末,據華爾街日報報道,OpenAI正在洽談新一輪融資,計劃在新一輪融資中籌集至多400億美元,軟銀集團將作爲領投方投資150億至250億美元。而根據最新的融資消息,軟銀的投資金額翻倍至400億美元,通過高額的融資進一步與OpenAI深度綁定。

值得注意的是,PitchBook數據顯示,此輪400億美元的融資將是硅谷歷史上最大的一輪融資,並打破OpenAI在2023年創下的融資紀錄,當時它從微軟融資100億美元。作爲OpenAI曾經最大的股東,微軟從2019年就開始投資OpenAI,投資總額達到130億美元。

軟銀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對OpenAI的投資一直態度積極。去年10月,軟銀向OpenAI注資5億美元,短短一個月後,又再度向OpenAI投資15億美元。若新一輪400億美元的融資順利完成,軟銀將取代微軟,成爲OpenAI最大的金主。

另外,1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OpenAI、軟銀集團和甲骨文將合資成立一家名爲“星際之門”(Stargate)的新公司,計劃未來4年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建設AI基礎設施,其中1000億美元將立即部署。

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此前透露,OpenAI、軟銀集團、甲骨文和MGX將爲該項目總共投入450億美元,OpenAI和軟銀集團將各向星際之門注資190億美元,均持有合資企業40%的股權,而甲骨文和MGX將共同出資70億美元。據消息人士透露,軟銀此輪融資提供的部分資金預計將用於OpenAI對星際之門項目的承諾。

OpenAI投奔下一個“金主爸爸”

最近一段時間,可以說是OpenAI與軟銀之間的“蜜月期”,雙方關係不斷升溫,互動十分頻繁。

在最新一輪融資消息傳出的同時,2月初,奧特曼赴日本與孫正義會面,兩人還共同出席了在東京舉辦的一場“人工智能改變業務”的活動。在奧特曼的日本之行期間,雙方達成協議,將在日本成立一家合資企業,爲企業客戶提供人工智能服務。

據悉,這家合資企業名爲SB OpenAI Japan,將由OpenAI和軟銀及其國內電信部門成立的一家公司共同擁有,雙方持有股份相當,各佔50%。軟銀每年將投入30億美元,利用OpenAI的技術獨家爲日本企業提供“Cristal intelligence”(水晶智能)定製化AI服務。同時,爲了支持SB OpenAI Japan的發展,軟銀今年將調配千名員工,加入到新公司中,開展銷售和技術研發工作。

在OpenAI與軟銀綁定得越來越深的同時,昔日的最大金主微軟與OpenAI之間的關係似乎也正變得越來越疏遠。在星際之門項目提出前,曾有外媒報道稱微軟和OpenAI擬斥資超1000億美元,投資一個數據中心項目。據介紹,該項目將包含一臺名爲“星際之門”的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並配備數百萬個專用服務器芯片,從而爲OpenAI實現AGI(通用人工智能)提供強大的動力。然而,最終建立的星際之門項目,主角卻成爲了OpenAI、軟銀和甲骨文,微軟退居邊緣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作爲項目的主導方之一,將是關鍵的基礎設施提供商。雖然OpenAI提到,“星際之門將建立在OpenAI與微軟現有的合作關係之上,OpenAI將繼續增加對微軟Azure的使用”。但這意味着,微軟從OpenAI的獨家雲服務供應商變爲了供應商之一,OpenAI或不再主要依賴微軟爲其提供雲基礎設施。

微軟與OpenAI之間的“裂縫”由來已久。據外媒此前爆料,奧特曼曾私下抱怨微軟行動遲緩,無法滿足OpenAI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同時,據紐約時報,由於OpenAI的運營模式和財務狀況嚴重依賴微軟的支持,且OpenAI的鉅額投入並未帶來可觀的財務回報,微軟自2023年開始就對OpenAI的依賴性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擔憂。

同時,微軟逐漸認識到,雙方的深度合作可能會導致自身在AI領域的自主權被削弱,所以一直在打造自己的AI大模型,雙方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爲了避免被OpenAI過度套牢,微軟還投資了被稱爲“歐洲版OpenAI”的法國AI初創公司Mistral AI。今年1月初,微軟還在其官網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宣佈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計劃在2025財年投資約800億美元用於開發數據中心,以訓練人工智能模型,並部署人工智能和基於雲的應用程序。這表明,在AI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微軟似乎也有自己的打算。

OpenAI與軟銀之間宣佈一系列合作與投資事宜期間,恰逢中國AI初創公司DeepSeek引發市場巨震之時。DeepSeek發佈的R1模型,以極低的訓練成本,達到了可與OpenAI的推理模型o1相媲美的效果。奧特曼這樣迴應DeepSeek帶來的衝擊:“DeepSeek的R1令人印象深刻,我們顯然會提供更好的模型,而且有一個新的競爭對手是真正令人振奮的事。”最近一段時間以來,OpenAI也在忙於應對新對手的挑戰,不僅緊急上線了o3-mini模型,還發布了一款稱爲“深度研究”(Deep Research)的全新人工智能工具,以證明自身的技術領先優勢。

華泰證券認爲,DeepSeek出現之前,科技巨頭採取的是“不惜一切代價建設”的策略,即通過大規模資本開支,提高算力,從而獲得更好的模型。DeepSeek的出現意味着存在更高效利用資本的可能性,短期內科技巨頭資本開支可能不會馬上進行調整,但效率提升長期或將降低對GPU芯片的需求,也可能導致投資者質疑Stargate計劃的可行性。

斥巨資入局、號稱要“All in AI”的孫正義,正通過與OpenAI的深度綁定,進入到全球AI浪潮的漩渦中央。但無論如何,以開源爲主要特色的DeepSeek,還是給選擇閉源的OpenAI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同時也爲這場400億美元的“豪賭”增加了一層更加不確定的色彩。

責編:嶽亞楠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