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以上生育者10年增1.5倍 國健署生育補助最高15萬
衛福部自110年7月起,擴大試管嬰兒補助,已幫助近2.2萬對夫妻,成功產下逾2.4萬個孩子。新生兒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天是大年初二,有「回孃家」的習俗,老人家見到孫子女格外開心,現代人普遍晚婚、遲育,35歲以上生育者逾3成,是10年前的1.5倍,除高齡生產風險,也有愈來愈多不孕,或想生卻生不出來的案例,平均每7對夫妻中就有1對不孕,衛福部自110年7月起,擴大試管嬰兒補助,已幫助近2.2萬對夫妻,成功產下逾2.4萬個孩子,且符合資格者,首次申請可獲10至15萬元補助。
內政部112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內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爲32.44歲,其中35歲以上者逾3成(31.97%),是102年21.95%的1.5倍,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指出,女性的卵巢功能及卵子品質,會隨年紀逐漸下降,使卵子不易受精、胚胎染色體異常的情況也隨之增加,除高齡生產風險,不孕或想生卻生不出來的也變多,我國約每7對夫妻中就有1對不孕,建議應及早進行婚育規畫,把握25歲至35歲的理想生育年齡。
爲了幫助不孕夫妻,實現生育期待及減輕經濟負擔,國健署自110年7月1日起,實施擴大試管嬰兒補助,過去3年半來,已幫助近2.2萬對夫妻,成功產下逾2.4萬多寶寶,如夫妻經1年以上規律性生活仍未懷孕,應儘早尋求醫療協助,也鼓勵不孕症夫妻善用補助資源,每胎次最多可獲6次療程補助,讓擁有二寶、三寶的夢想,也能夠成真。
吳昭軍表示,只要經醫師判斷有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需要,且夫妻一方具我國國籍,並於我國戶政機關完成結婚登記、妻年齡未滿45歲者,就可至全國102家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試管嬰兒補助,首次申請最高可領補助金新臺幣10萬元,中低及低收入戶最高可領新臺幣15萬元。
「女孩男孩一樣好,生來通通都是寶」,吳昭軍呼籲,兩性平權應從孕育開始,國內相關醫療法規也禁止懷孕做性別篩檢,除非出於性聯遺傳疾等醫療必要,不應進行胎兒性別篩選或性別選擇性墮胎;進行人工生殖,也不得選擇胚胎性別;除非基於醫學理由,醫師不應以任何形式揭露胎兒性別。
國健署表示,民衆如需瞭解人工生殖補助申辦流程,及補助內容等更多詳細資訊,可到國健署官方網站「試管嬰兒專區」查詢,或在上班時間撥打專線諮詢02-25580900,由專人提供即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