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萬股民欲哭無淚,贛鋒鋰業,崩了!
三年多了,贛鋒鋰業(002460.SZ)的下跌,什麼時候是個頭?公司近32萬股東備受煎熬。
2021年至今,贛鋒鋰業市值從超3000億跌到現在現在500多億,區間最大回撤超82%。
同股價一齊潰敗的,是公司的業績:2023年,公司利潤下滑75.87%,2024年前三季度,直接虧損6.4億元,“收穫”上市以來首虧。
機構也在不斷拋棄贛鋒:2020年,贛鋒鋰業機構持股比例高達43.30%,至2024年中期已經縮水至20.16%。
曾號稱“世界級鋰王”,而今爲何如此慘淡?
根本原因在於:
全球鋰資源已陷入長期過剩。
2020年到2022年,碳酸鋰價格一路高歌,彼時新能源車興起,鋰資源短期內供應不足。
不過,2023年、2024年,鋰資源很快陷入過剩。
原因在於全球幾個鋰資源大國,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亞等很快就加大資源開發力度。
現在連中國都加入進來:2021年,中國鋰資源對外依存度高達66.7%,經過近年積極開發,2023年降至59%。2025年1月8日,我國自然資源部發布重磅,鋰礦找礦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鋰礦儲量從全球佔比6%升至16.5%,從世界第六躍至第二,重塑了全球鋰資源格局!
目前的格局是,鋰價跌太過,一些鋰礦就會停產,過剩暫時緩解,但一旦價格反彈又會快速復產。事實上,2023年以後鋰價走過幾波小反彈,但都缺乏持續性。可以說,長期過剩格局已定。
目前,業內預計本輪過剩會延續到2026年。至於2026年以後如何呢?咱也不知道。
這對於贛鋒鋰業、天齊鋰業這樣的鋰資源巨頭而言,是長期利空。
贛鋒鋰業目前面臨一個嚴峻問題:
財務狀況太差。
2024年三季度末,贛鋒資產負債率達到47.17%,遠高於天齊的28.43%。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69.46億元,短期借款卻達到84.65億元。
現金已經低於短期借款,已經面臨一定的資金壓力與風險。只能求諸於融資工具。2024年7月15日,贛鋒鋰業宣佈境外發債不超過2億美元,2024年12月13日,公司完成發行7.5億元短期融資券。
融資到位後,預計贛鋒鋰業的資金問題能緩解,但接下來“過緊日子”是免不了的。2024年11月接待機構調研時,贛鋒也表示,“現階段正在控制資本開支。”
贛鋒鋰業之所以面臨資金壓力,原因在於近年公司加速佈局上下游產業鏈,逆勢擴張,打通了下游的電池端,形成所謂“一體化佈局”。
這種擴張是“雙刃劍”,長期來看有利於公司穿越週期,但短期需要魄力。接下來我們詳細講。
相較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的優勢就在於“一體化佈局”。
天齊鋰業主要是純“賣資源”,一直圍繞上游鋰資源打造專業化深度佈局;贛鋒則投資百億進入鋰電池製造領域,目前已基本實現 “資源、冶煉、電池” 鋰產業鏈一體化佈局,公司電池業務包括固態電池、動力電池、消費電池、聚合物小電芯、儲能電池和儲能系統等。
贛鋒一體化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緩解碳酸鋰的庫存壓力,另一方面可以拓展電池領域的利潤空間。
講白點,如果碳酸鋰價格持續承壓,對天齊只有壞處,但對贛鋒而言,有壞處也有好處,好處就是電池業務原材料成本低了,利潤空間會更大。
贛鋒鋰業2024年10月接待機構調研時,亦表示“未來如果公司鋰電池業務進一步擴大,鋰價的影響會相對較小。”
2021年,贛鋒鋰業“鋰電池及其材料”業務佔營業收入比重僅18.12%,到了2024年中期,已經達到28.23%。不出意外今後贛鋒電池業務佔收入比重會越來越高,一體化優勢也會越來越明顯。
目前,贛鋒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進展都比較積極。
據贛鋒2024年11月透露,動力電池方面,其研發的320Wh/kg和400Wh/kg高比能電池正在與客戶對接低空經濟領域應用;儲能方面,目前市場發展勢頭良好,公司“享受行業高增長福利”。
短期來看,贛鋒業績大概率繼續承壓。但中長期看,隨着新能源車、儲能、低空經濟等發展,鋰電池始終是一個朝陽賽道。
對贛鋒而言,目前需要靜待新能源行業週期回暖,迎來“柳暗花明”。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