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期空汙防治斥資766億 環團批目標保守:南部人情何以堪?

環境部第2期空污防治方案聚焦中南部空污防治,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表示,第2期方案南部PM2.5年均值仍落後太多。圖爲林園石化工業區。聯合報系資料

爲持續提升我國空氣品質,環境部提出第二期空氣污染防治方案(2024至2027年)並於去年經行政院覈定,透過跨部會整合量能,預計投入766億元推動8大面向37項精準減量措施。環團雖肯定整合跨部會量能及納入臭氧改善,但仍認爲目標訂定太過保守,面對高污染、高碳排、高廢氣物產業,政府應儘快將其轉型,甚至訂出逐步淘汰機制。

環境部自2020年起實施第1期空污防治方案,着重傳統固定及移動污染源,如國營事業、鍋爐、老舊車輛等管末排放改善措施,爲進一步改善我國空品提出2期空污防治方案,環境部將投入79億元,除持續加嚴排放標準、降低工廠及車輛污染排放外,還將補助電動公車、增設充電樁及優化電動公車路網。

環境部大氣司長張順欽指出,2期空污防治方案目標設定細懸浮微粒(PM2.5)2027年全國改善至13微克/立方公尺、中南部15微克/立方公尺,以及臭氧(O3)8小時紅色警示站日較2019年改善80%;這也包含加嚴污染管制,減少VOC、氮氧化物。

經濟部規畫投入約18億用於工業輔導改善、電動物流車及電動機車能源補充設施;交通部及農委會等部會預計投入19億餘綠色運輸及改善河川揚塵;另臺電、中油、中鋼、中華郵政等國營及政府轉投資事業,也規畫投入650億分別進行製程改善、提升防治設備效率、郵務車電動化。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表示,肯定2期空污防治方案整合9大部會量能,畢竟空污不僅是環境部的問題,另也認爲納入臭氧8小時紅色警示站日改善極爲重要,考量臭氧與PM2.5兩者有關聯性,須同步改善;但她也指出,2期空污防治方案目標訂定太過保守,對於政府無法大刀闊斧改善感到十分遺憾。

王敏玲說,早在2012年就訂定中南部PM2.5濃度爲15微克/立方公尺,如今卻須等到2027年才能達標,「當年出生的小孩都已經15歲了,然後面對的空污品質仍低於全國13微克/立方公尺的標準」,讓南部人情何以堪。

王敏玲進一步指出,經濟部投入18億卻僅工業輔導等措施,而臺電、中油、中鋼雖也將投入650億,但是做製程改善,然而中南部高污染、高碳排產業太多,機組、製程改善一定有幫助,但幅度有限,若要根本解決空污問題,政府應積極進行高碳排高污染產業轉型,如限縮產業規模,尤其中鋼除製造空污,還會產生大量廢棄物,各地團環都曾揭露不該被隨意棄置的廢爐渣,若產業無法轉型,政府應考慮訂定逐步淘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