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52人!廣州民辦小學報名人數創5年來最低 雋言教育

6月27日,廣州市教育局公佈民辦小學電腦派位結果。報名人數29152人,比去年銳減5364人;284所民小總招生計劃44981,比去年減少13所招生學校、4080個學位。至此,廣州民小招生規模連續5年下降,招生學位數量從2020年的71879個暴跌至今年的44981個,5年“瘦身”37.4%。尤其是需求端的報名人數,創下5年來最低。可以預見,隨着適齡兒童的逐漸減少,民辦小學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和生存危機。

11區民小招生分析

羊城晚報記者根據廣州市教育局和“廣州市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報名平臺”公佈的數據統計,2024年廣州全市247所民小,招生計劃44981個,本區招生計劃35897個,跨區招生計劃2815個,九年制學校等按本區規定已錄取計劃6269個。

廣州11區民辦小學招生數量從高到底排列分別是:白雲區66所、學位11196個;番禺區37所、學位7749個;增城30所、學位6380個;花都區32所、學位5792個;天河區30所、學位5100個;海珠區18所、學位4062個;南沙區8所、學位1627;荔灣區14所、學位1560個;從化區5所、學位675個;黃埔區5所、學位570個;越秀區2所、學位270個。

從數據可見,民辦小學招生最多的區是白雲和番禺。由於歷史原因這兩個區外來人口多,因此提供的民辦學位也最多。

天河、海珠、荔灣、越秀等幾個中心城區,雖然天河提供5100個民辦小學學位,但考慮到天河的人口規模和入學壓力,提供的民小學位數量並不算多,可見天河公立小學學位的擴充速度很快。傳統老城區的荔灣和越秀,學位數量分別只有1560個和270個,一方面歸因於傳統教育強區的公立教育資源強大,另一方面可能也折射了人口結構的變化。

比較特別的是黃埔區,作爲廣州經濟引擎,近年來黃埔雖然吸引大量人口,但民辦小學規模並不大,只提供570個學位,可見黃埔教育體現了“彎道超車”的後發優勢,大力發展公辦義務教育。

民辦小學5年“瘦身”37.4%

2020年~2024年,廣州民辦小學學位數量與報名人數的變化分別是:2020年71876個學位、32007人報名;2021年69043個學位、39102人報名;2022年51624個學位、34233人報名;2023年260所民小提供49002個學位、34516人報名;2024年44981個學位,44911人報名。

從數據可見,5年來民辦小學的學位供應量持續減少,2021年民辦小學招生總計劃比2020年減少2833個;2022年招生學校減少了27所,學位暴減1.3萬個;2023年民小學位再減2622個,低至4.9萬個;2024年招生學校減少13個,學位再減4021個。民辦小學的收縮趨勢一目瞭然。

縱觀5年變化,廣州民辦小學招生學位數量從2020年的71879個暴跌至今年的44981個,“瘦身”37.4%。

報名人數創5年來最低

報名人數方面,5年來報名民辦小學的學生人經歷了小幅增長後大幅下跌的過程。民辦小學報名人數在2021年達到39102人的高峰,比2020年的32007人增加7095人,但2022年銳減4869人,2023年與2022年基本持平,但今年報名人數再次銳減5364人,比去年減少15.5%,爲五年來最低。

民辦小學連續兩年穩定在約3.4萬的報名人數,緣何今年突然又現頹勢?

一方面,可能是市場需求量的減少。去年廣州迎來一年級入學最高峰,今年一年級入學人數略有減少。

另一方面,可能源於家長對民辦教育的重新認識。過去五年義務教育階段民辦教育的收縮,讓家長對於民辦學校的選擇更趨於謹慎。

跨區招生計劃僅6.3%

政策規定,有住宿條件的民校,可跨區招生,但招生比例由區教育局決定。5年來,跨區招生比例也在持續縮減。

2023年,廣州11區共有71所民辦小學跨區招生,招生學位3466個。但2024年跨區招生學位只有2815個,減少651個,降幅爲18.8%。

廣州11區民辦小學跨區招生名額分別是:白雲706個、番禺589個、增城170個、花都507個、天河167個、海珠208個、南沙48個、荔灣150個、從化98個、黃埔172個、

越秀0個。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跨區招生計劃只佔總招生計劃的6.3%。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各區教育局對於民辦小學的招生定位,是解決本區適齡兒童的入讀需求,批准的跨區招生比例很少。

此外,九年制學校等按本區規定可提前錄取。目前已錄取計劃6269個,佔總招生計劃的14%。

未來:民小三大趨勢

可以預見,未來民辦小學將持續收縮態勢。而且,隨着適齡兒童的逐漸減少,民辦小學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和生存危機。

首先,義務教育階段民辦教育比例的壓縮,是國家教育戰略和政策要求。

2020年廣州啓動“公民同招”免試入學、不能掐尖,民辦小學首年開始搖號派位招生。2021年“公參民”脫鉤,民校被要求切斷了與公辦名校在名字、教師、財務、招生、行政、辦學等方面的關係。此外,相關政策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區域內的民辦學校學生人數只能佔整個區域的5%。多重政策讓民辦小學進入調整淘汰期。

其次,也是對於民辦小學來說最爲致命的一點——生源減少。

由於出生人口的變化,2023年廣州一年級新生人數到達約27萬的頂峰,2024年開始一年級適齡兒童人數逐漸穩步減少,2024年小學一年級入學人數預計約爲24萬人。

2021年—2023年,廣州市幼兒園小班招生分別約18.1萬人、17.0萬人、16萬人。從幼兒園人數也可看出,一年級新生人數或將逐漸走低。

過去多年,廣州一直在極力擴大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位,一年級入學人數減少後,公辦學校將能爲非戶籍人口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民辦小學的生源空間勢必減少。

第三,從辦學動力來說,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禁設義務教育階段的營利性民辦學校。強調民辦學校的非營利性質。也就是說,對於投資小學和初中民校的資本來說,不能賺錢的同時還要加大投入,自然會有一些資本主動退出。

因此,未來民小會有三大趨勢。一是數量,民校總體規模和數量會縮小;二是質量,民校在本輪的“大浪淘金”優勝劣汰之下,有質量、有口碑的學校才能留下;三是定位,民校將從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變成教育發展的有益補充。

文 記者 蔣雋海報 伍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