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萬一晚的頂級酒店,房企也hold不住了

曾經,房企華僑城能夠與“網紅”搭上點關係,全靠自持的上海寶格麗酒店。

這家酒店是網紅名媛們在社交平臺上的流量密碼:

酒店3公里內可以提供瑪莎拉蒂接送服務;一間客房裝修成本300萬;最貴套房一晚售價達26萬.......一系列話題賺足了大衆眼球。

如今,華僑城卻難以承受這份紙醉金迷。

從去年開始,迫於生存壓力,華僑城先是出售了上海寶格麗公寓項目公司50%股權,最近又要全盤賣出上海寶格麗酒店。

同樣在這段時間,央企地產拋售寫字樓、公寓、酒店資產動作不斷,這些資產多數位於高能級城市核心地段,本身條件十分優越。

但在目前的行業形勢下,一衆央企們也“要不起了”。

前腳,上海蘇河灣,華僑城作價24.3億元叫賣中國第二家寶格麗酒店。

後腳,北京亮馬河邊,中國金茂28.02億元掛牌自持的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飯店。

今年前三季度旅遊、酒店業復甦大背景下,這兩家奢牌酒店仍未止住虧損。

·華僑城(亞洲)公告顯示,此次出售的上海蘇河灣項目部分資產,截至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半年,除稅後虧損分別約爲1077萬元、5225萬元、690萬元。

·截止今年7月底,北京威斯汀大飯店淨利潤虧損843.15萬元。

華僑城(亞洲)自身經營狀態也日趨愈下。財報數據顯示,華僑城(亞洲)2020年開始首現虧損,到2022年歸母淨虧損高達19.13億元,今年上半年仍未止虧。

截至2023年6月末,華僑城(亞洲)短期借款爲65.77億元,而公司所持的貨幣資金爲25.6億元,現有資金無法覆蓋短債。

假設寶格麗酒店出售按最低價格(24.3億元)完成,華僑城(亞洲)能回收現金約20.7億元,產生收益約5700萬元。這些錢,不僅能補上債務的窟窿,還有助於企業下一步的經營週轉。

在金茂看來,出售事項帶來的現金流及利潤,有助集團整體財務狀況及營運資金的優化。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金茂歸母淨利潤約4.33億元,同比下降了八成左右。

此次股權轉讓,除了回籠資金,還能實現約13億的出售收益,這部分出售收益的計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金茂今年整體的利潤指標。

金茂還提到,此次出售亦令本集團可以適時尋找其他新投資機會。

巧的是,中國金茂售出酒店後第三天,就瞄準了蘇州第六輪供地熱度最高的宗地,最後闖進搖號環節,以34.93億元成功拿下該地塊。

社交平臺上閃耀的“寶格麗”,在現實出售中卻並不搶手。

此前,華僑城出售的寶格麗公寓,掛牌了半年之後纔有了結果——“A股遊戲王”世紀華通6.12億元接盤,當時預計交易將在2023年2季度完成。

地產壹線發現,目前寶格麗公寓的股權仍未有變更,華僑城(上海)置地依然持股100%。

寶格麗系列資產出售時間長,一方面在於,倘若要變更業主,並非華僑城與買家兩廂情願就行,還需要經過品牌方點頭同意。

當時華僑城還設置了3日內、一次性付清現金的門檻,加上寶格麗公寓2022年高達50%的空置率,這些情況也讓不少企業望而卻步。

這次出售的寶格麗酒店,身上也有些不利因素。

除了上述的虧損狀態,債務上來看,寶格麗酒店已被抵押給銀行,賬上截至今年6月30日前,還有9.6億元人民幣沒還清。

客觀環境上,高星酒店如今在市場上並非吃香。拍賣平臺上顯示,近期天津麗思卡爾頓酒店、南京金奧費爾蒙酒店、義烏萬豪酒店等頻頻流拍。

相比之下,金茂和大悅城比較幸運,在一個月內就尋得了買家。

金茂買家【京渤海潤澤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身份神秘,8月才註冊成立,背後兩個自然人股東石翠、蘇福蛇履歷也很簡單,名下幾乎沒有其他對外投資。

大悅城出售中糧海景壹號公寓的接盤方【邕鵬實業公司】也跟金茂有些相似:公司爲9月新註冊,並未參與過其他投資業務。

不過,從二股東劉彥操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該人士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多家公司擔任法人。

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家公司爲【鄂爾多斯市慶源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穿透這家AMC機構股權可見,背後是內蒙當地多家能源、生態環境公司。

對於早年的房企來說,酒店資產不過是跑馬圈地後的商業配套。

兜裡有錢的時候,各家都着力引入希爾頓、萬豪等高星品牌,希望把酒店做得盡善盡美,這樣才能把周邊物業的價值提起來。

相比來錢快的住宅業務,酒店營收確實微不足道,但勝在現金流較爲穩定,長期來看還可以賺取物業增值的收益。

但從疫情開始,酒店業務開始拉後腿,更讓房企們難以忍受的是,即使客流寥寥,還要向品牌方支付高額的管理費用,不少房企開始盤算酒店出售的生意。

流動性危機的來臨,則將甩賣潮推向高峰,像世茂、泰禾、綠地等典型房企,都賣掉了高星酒店回血。

但一個神奇的現象是,雖然日子艱難,房企們對酒店的愛仍然割捨不斷。

綠地一邊在變賣持有的酒店,一邊還在繼續擴充酒旅業務,這回更多是利用先前的經驗,通過“特許經營+委託管理+品牌輸出”的方式獲得服務收入。

這也是萬達、融創、金茂等房企都在走的輕資產模式——剝離酒店重資產,建立自己的品牌矩陣。

留住優質酒店業務,一方面能帶來“硬通貨”,有酒店人士認爲,存量時代來臨,藉助酒店類REITs的深入開展,能幫助企業借到便宜的錢。

另一方面,疫情影響消退後,如果經營得當,或許能享受鬱亮口中說的“壓縮越厲害,向上修復動能越強”的紅利。

這些更多都是後話,回到眼前,在關鍵時候,酒店資產還能起到增信救命作用。

世茂曾在債務重組中,將香港東涌酒店作爲境外債務重組增信措施資產包的一部分,以換取更多債權人的歡心。

仍在IPO門前焦灼的萬達,將萬達酒店30.55億股股權全部質押,用於爲達商管集團提供融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