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上市券商競推中期分紅創紀錄 合計金額近130億元

證券時報記者 王蕊 胡飛軍

在“提質增效重回報”的號召下,上市券商史無前例地競相實施中期分紅。

截至9月4日,在43家上市券商中,已有24家提出具體的利潤分配方案,合計分紅總額近130億元。其中,中信證券擬豪派現金紅利35.57億元,高居榜首。另外,還有中信建投證券、財通證券、長城證券等3家上市券商也發佈預告稱,擬結合公司盈利情況進行2024年中期利潤分配。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0年至2023年,每年選擇在年中進行利潤分配的上市券商數量僅分別爲2家、4家、2家、1家。

分析人士認爲,今年券業分紅積極性高,或主要基於政策導向、優化資本結構、提升上市公司吸引力和治理水平等考量。不過,券商分紅也並非越高越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提高分紅在增加股東短期回報的同時,也會給券商的未來現金流和發展能力帶來一定的約束。

24家券商分紅超百億

據Wind數據,在A股43家上市券商中,目前共有24家公告了2024年年中利潤分配方案,擬派發現金紅利合計高達129.85億元。

其中,擬分紅總額最高的依然是“券業一哥”中信證券。該公司擬採用現金分紅的方式,每10股派人民幣2.40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紅利35.57億元(含稅),佔公司上半年淨利潤34.89%。

緊隨其後的是華泰證券和國泰君安證券。這兩家券商均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5元(含稅),分配現金紅利總額分別爲13.54億元、13.36億元,占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合併口徑)的比例分別爲25.5%、26.63%。

此外,中國銀河、招商證券、廣發證券、東方證券等4家券商年中擬分紅總額均超過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環境下,儘管紅塔證券和海通證券上半年淨利潤不及前述券商,但分紅手筆也算大方。其中,紅塔證券擬分紅2.22億元,佔公司當期淨利潤49.35%;海通證券擬分紅3.9億元,佔當期淨利潤40.88%。

券業中期分紅創紀錄

就過往而言,上市券商通常會選擇在每年年終進行一次利潤分配,而選擇年中分紅者屈指可數。

根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每年選擇在年中進行利潤分配的上市券商數量僅分別爲2家、4家、2家、1家。

兩相對比,今年擬進行中期分紅的上市券商數量已超越此前四年同期總和,分紅總額也創歷史新高。個別券商今年年中擬實施分紅的金額,甚至超過了過去兩年的分紅總額。

以方正證券爲例,該券商今年上半年首次推出中期分紅計劃,擬派發現金紅利總額不超過3.95億元(含稅),而2022年、2023年公司的分紅金額分別爲9879萬元、1.89億元。

值得提及的是,包括西部證券、中泰證券、第一創業在內的6家上市券商,雖然上半年淨利潤總額並不高,但仍宣佈計劃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06~0.1元(含稅),“重在參與”氛圍濃厚。上半年淨利潤分別達到31.39億元、10億元的國信證券、國元證券,則沒有宣佈年中分紅計劃。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除了上述24家已經發布中期分紅方案的券商,還有中信建投證券、財通證券、長城證券等3家上市券商也發佈預告稱,擬結合公司盈利情況進行2024年中期利潤分配。其中,長城證券明確表示,此次中期利潤分配是“爲積極貫徹落實關於推動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紅的監管要求,切實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中期分紅何以羣情激昂

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的業績並非全面大豐收,有的券商甚至出現了業績“失速”下行。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43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350.23億元,同比下降12.69%;淨利潤639.61億元,同比下降21.92%。其中,營收、淨利潤“雙降”的公司多達32家。

在“中考”業績下滑之下,上市券商中期分紅卻創紀錄,慷慨分紅爲哪般?

“今年行業分紅積極性高,或主要基於政策導向、優化資本結構、提升上市公司吸引力和治理水平等考量。”德邦證券研究所資深宏觀研究員陳夢潔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陳夢潔分析,一方面,新“國九條”強化上市公司分紅監管,增加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並提出對分紅不達標上市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或進行風險警示等,政策導向較爲明確,未來政策或仍將繼續重視股東回報、增強投資者獲得感,重塑市場生態;另一方面,積極分紅以提高股息率,將增強投資者信心,尤其碰上今年是A股高股息紅利資產大年,這將有助於提振公司估值。此外,通過分紅鞏固市場地位、提升品牌影響力或也是券商的考量因素。

不過,陳夢潔也表示,券商分紅並非越高越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提高分紅在增加股東短期回報的同時,也會給券商未來現金流和發展能力帶來一定約束。

陳夢潔進一步解釋,對於證券市場而言,上市公司積極分紅,一方面能通過與投資者共享企業成長帶來收益和回報,實現投資者與上市公司良性互動並改進市場生態;另一方面,成熟的市場經驗也顯示,上市公司分紅增加有利於吸引養老金、社保基金、險資等風險偏好較低的中長線資金入市。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認爲,今年市場風格主要由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及險資所主導,在利率下行週期中,負債端成本高企使險資不得不採取信用下沉策略,加強對股票的配置。股票市場的高紅利板塊,也就此成爲以險資爲代表的長線資金最爲青睞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