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國家和地區已提交更新版NBSAP ,實現“昆蒙框架”目標需要全政府、全社會共同努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雷椰 北京報道

生物多樣性喪失是全球當前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2022年,我國作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COP15)的主席國,引領國際社會推動達成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昆蒙框架”),爲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明確了路徑。

“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和行動計劃”(National Biodiversity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以下簡稱NBSAP)是各國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的要求制定的國家級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和行動計劃,與“昆蒙框架”之間相互關聯、相互支持。

“昆蒙框架”如何通過各國的NBSAP落地,是未來全球需要關注的議題。9月19日,在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聯合主辦的“昆蒙框架目標實現之路”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嘉賓就中國、加拿大、歐盟和西非的NBSAP如何支持“昆蒙框架”目標的實現進行了討論。

與會嘉賓一致認爲,實施“昆蒙框架”需要全政府、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加強全球協作對於框架目標的成功實現至關重要。此外,NBSAP的實施是關鍵,通過提升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加強科技創新、鼓勵企業生物多樣性信息披露等行動有助於推動NBSAP真正成爲“昆蒙框架”落實的指南針。

《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副執行秘書大衛·庫珀在會議致辭中表示,“昆蒙框架”爲實現逆轉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實現2050年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願景提供了路線圖。框架的實施取決於各國的具體行動,並充分反映在各國更新的目標和NBSAP中。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生態保護項目主任華寧在上述會議中介紹,目前已有72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設立了各自的保護目標,已有20個國家和地區提交了更新版的NBSAP。

“各國的雄心將反映在10月21日至11月1日於哥倫比亞卡利舉行的第十六次締約方會議上提交的國家目標中。”大衛·庫珀進一步指出,這些國家目標應與“昆蒙框架”的長期目標和行動目標中設定的全球雄心相匹配,並通過更新的NBSAP加以實施。

各國的NBSAP是否達標,還需要進行公正的審議和監測。《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監測、評估與報告負責人吉莉恩·坎貝爾在會議中指出,國家目標與“昆蒙框架”的協調是審議的核心。各國需要通過標準化的格式提交國家目標及履約報告,因此需要確定合適的指標來監督NBSAP的實施情況。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NBSAP應與本國國情相協調,將生物安全獲取和惠益分享結合起來,促進全社會的參與,並促進其他相關機制和公約的協同增效作用。

《生物多樣性公約》規定,每一締約國要根據國情,制定並及時更新國家戰略、計劃或方案。今年年初,生態環境部發布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明確我國新時期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部署、優先領域和優先行動,爲各部門各地區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指引。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徐靖在會議中表示,中國是率先完成NBSAP更新的七個締約方之一,也是第一個完成NBSAP的發展中國家締約方。更新版的NBSAP對標“昆蒙框架”,調整了優先行動、優先領域和優先項目,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的集成和展示。徐靖強調,我國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的各領域的規劃和政策需要和“昆蒙框架”相銜接,以期高效、系統性地推動NBSAP的實施。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體系已日趨完善。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劉立副研究員指出,除了國家層面出臺的政策規劃,地方層面也正在積極行動,制定和完善地方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LBSAP)。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山東、河北、重慶、浙江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完成了LBSAP的更新工作。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長謝春華在會議上分享了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結合本地特色,推進NBSAP和“昆蒙框架”目標在保護區的落地。茂蘭保護區因地制宜創建了“就地保護爲主、遷地保護爲輔、科技攻關支撐和野外迴歸種羣結合”的保護模式,取得了顯著的保護成果。同時,謝春華也指出,地方保護工作過程中面臨人才培養、生態旅遊對保護管理帶來的壓力等挑戰。

NBSAP的實施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參與以及資金機制的助力。

“昆蒙框架行動目標15提出‘推動大型跨國公司和金融機構定期監測、評估和披露其對生物多樣性的風險、依賴程度和影響’,這爲全球政府實施信息披露監管提出了要求,也爲企業披露提供了更多動力。”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履約二處專家王迎在上述會議中介紹,爲了響應目標15提出的要求,COP15期間,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中心建立了工商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聯盟的工作機制,聯合企業、基金會和國際機構,推動企業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體責任,增強企業的行動積極性。

針對巨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缺口,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白韞雯在上述會議中建議,在提升金融機構關注生物多樣性的意識的同時,推動政策與市場環境的轉變,開展金融創新和完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生物多樣性信息披露。

除了國家需要承擔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責任,非國家主體也同樣需要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

“非國家主體的自主貢獻在形式上,既包括了資金的貢獻,也包括了倡議和行動等方面的貢獻。”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秘書長侯遠青在上述會議中表示,作爲非國家主體的一員,我們與國內外合作伙伴一起,探索出了可行的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在生態系統碳匯項目的具體實踐中,採用了三個核心的目標:一是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並舉;二是篩選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和關鍵棲息地恢復區域,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三是推動項目的實施與社區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帶動當地社區的發展模式轉型。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崔麗娟在上述會議中強調,支持《生物多樣性公約》履約是中國林科院的重要工作,與國際組織、民間社團、科研機構和管理機構緊密合作,對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的實現有着重要意義。崔麗娟表示,要通過共同開展棲息地保護、典型脆弱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生物資源保護和創新利用、生物多樣性和自然保護地監測以及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地體制建設等基礎性、關鍵性科學問題研究和技術創新,用科技支撐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