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總統大選投票日逼近 精神科醫師曝一現象不如上屆

2024總統大選投票日逼近,部分選民憂心選情已出現憂鬱、焦躁、睡不着等情形。本報系資料照

2024總統大選投票日僅剩5天,選戰進入白熱化,各政黨無不利用車掃、大型造勢活動,高喊集中選票,讓選民情緒沸騰,但也隨着選情多變,部分選民心情已出現憂心、焦躁。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家銘說,已有部分選民看了政論節目,擔心所支持候選人的選情,而有憂慮、擔心、睡不着的情形,不過憂慮族羣以上班族、中年人、退休族羣居多,感覺此屆年輕族羣投入情形低於上一屆。

這次總統大選中,民衆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較受年輕人支持,年輕族羣的心情狀況值得重視。張家銘說,就觀察發現,上一屆2020年總統大選期間,正逢太陽花、反送中等事件影響,年輕族羣在選舉上投入相當多,但這一屆總統大選年輕族羣投入情形,目前感覺較低於上一屆,也比較少接觸到心情不佳前來看診的首投族。

「距離總統大選投票日愈來愈近,選民內心壓力會持續累積,直到週五的選前之夜,亢奮的心情會達到高峰,並於週六在宣佈開票結果前,壓力會到達最大值,但結果出爐後,人心已定,壓力應會慢慢消退。」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淡水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羅惠羣表示,距離投票日僅剩5天,各政黨全力衝刺,許多支持者對所支持的候選人能否當選,難免都會擔心。

羅惠羣說,一般年輕人如首投族等,相較其他成年人可能把自己的理想投設在候選人身上,參與選舉的動力強,而現在正是最熱衷選舉的時候,還不會有焦慮、不安等情緒,但如果選舉結果不佳,選後心情可能失落感重,而有憂鬱、心情大起大落等情形,當出現睡眠不佳、沒有原因的哭泣等急性創傷反應時,可以先找朋友訴說,若時間超過2至3周應要就醫尋求專業諮詢。

不過,羅惠羣說,選民心理壓力的轉變,最重要的可能在選後,原因是可能有選舉不公等投票問題產生的訴訟事件等,這時可能會激發起選民的情緒,應要多加註意。

羅惠羣指出,目前臨牀尚未有選民因壓力過大前來諮商,較多患者是原本就有心情焦慮、過於擔心等症狀,在選舉期間觀常看政論節目,或社羣媒體常有拉票文,或來自家人的壓力,而被詢問「你支持誰?」、「會投票給誰?」,或是被遊說拉票等,但可能與家人所支持的人不同,進而擔心與家人的關係不佳、家庭氣氛不好,出現心情緊張等情緒。

此類患者年齡多爲30至50多歲,有時也會有來自伴侶的壓力。羅惠羣建議,家庭的話題不要一直討論選舉,並建議不要直接回應,採用「還沒決定」等說法,且臺灣每2年選舉一次已是常態,許多人也知道要如何應對,如2020年總統大選時,選情熱烈,語言十分激化,當時許多選民情緒出現波動,當時就有呼籲觀看政論節目要節制。

面對憂慮、焦慮的選民,建議減少接觸政論節目等社羣媒體的時間、頻率。張家銘說,目前臨牀患者多是已有情緒困擾的患者,選舉期間心情穩定性不佳,這時多規勸「選舉是一時的,週六選完後,一切也都會落幕、趨於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