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試語文試卷點評
育人潤心精選材 素養立意巧設題
鄭州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 劉惠臻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試語文試題新鮮登場,第一眼看上去,圖文並茂,賞心悅目。再看語料,風格類型多樣,理解難度適中,富含育人價值。細究試題設計,則是穩中有變,關注學科素養,凸顯應用導向,對一線教學有很好的引領作用。
一、精選命題語料,凸顯以文化人
1.語料思想性強,具有豐富的育人價值
試題選用的語料重視價值取向,突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豐富的育人價值。如,河南“米”字形高鐵網構建過程、河南小麥育種等語料彰顯了我國的科技進步和河南人民奮發圖強的精神,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家鄉認同感;焦裕祿同志帶病工作的故事,《澄河邊上》講述擁軍愛民故事,能讓學生在閱讀作答的過程中感受共產黨人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和解放戰爭中軍愛民、民擁軍的軍民魚水深情。論述類文本《科學與藝術》等材料引導學生思考科學與藝術的關係,體會跨界思考對創造創新的重要意義。作文材料分享登山成功經驗,引導學生關注成長過程,吸取成長智慧。這些語料不知不覺間就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培育家國情懷,健康全面發展。
2.語料內容豐富,帶給學生多種閱讀感受
試題選用的語材文體多樣、內容豐富、風格各異,爲學生提供了多種閱讀情境,讓學生經歷了不同的閱讀感受。第一大題的閱讀語材,有說明性的,如對河南“米”字形高鐵網的簡要介紹;有敘事性的,如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的主要經歷;有抒情性的,如結尾的活動感言。文學性文本爲生動感人的小說,非文學性文本爲通俗易懂的議論文;文言文《曹劌論戰》及配文事理兼備,詩歌《黃鶴樓》情景交融。多樣化的語材,既有助於考查學生讀懂不同類型文本的能力,也能讓他們體會到語言文字在不同情境中的獨特魅力。這些語材還涉及到地理、歷史、生物、美術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強調科學與藝術的融合,有助於引導學生重視跨學科學習,培養綜合運用多門課程知識和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堅持依標命題,體現教學導向
1.依標扣本,落實課標評價建議
2024河南中考試題較好地落實了“依標命題”的課標精神,命題框架、試題情境、任務難度等均符合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業質量要求和7-9年級學段目標要求。命題以核心素養爲考查目標,通過積累與運用、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全面考查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考查到的所有知識和能力均依據課標或出自教材,有些試題的設問方式直接參考教材,如小說閱讀第7題、第8題,有助於引導教師依標教學、重視教材、用好教材。
命題表述簡明規範、意圖明確、指向清晰。如第16題 “……他們作出判斷的依據分別是什麼?”“這些依據中蘊含的共同道理是什麼?”其中“分別”和“共同”這兩個詞準確提示了作答內容和組織答案的方式,能有效降低審題障礙,體現了命題的嚴謹性。第18題考查名著閱讀感受,貼合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強調整本書閱讀要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對整本書閱讀教學落實課標要求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2.降難提質,關注學生高階思維
2024年河南中考語文試題整體上較爲平和,無論從考查內容還是命題形式上看,都不偏不怪,整卷難度適中,能很好地照顧到學生的共同基礎。同時,在全面考查學生語文能力的基礎上,又側重考查學生分析、鑑賞、評價、論證、創造等高階思維能力。如第4題爲文字選配圖片,不僅需要學生讀懂圖畫,體會圖的表現力,還需要學生髮現圖與文的聯繫;第12題判斷所給材料能否作爲文本一第⑥段的佐證,需要學生首先弄清楚該段的觀點,理解材料內容及其真實性、典型性,還需要學生能闡明材料與觀點的聯繫;第8題分析小說多次將月亮和槍炮聲放在一起寫的用意,學生需要經歷信息定位、信息理解與概括、信息關聯比對、分析環境描寫與小說其他要素如人物、情節、主題等之間的關係等一系列複雜思維過程。第9題爲小說選擇結尾,綜合考查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文學鑑賞能力。這些試題涉及的考點學生並不陌生,但因文設題,能考查學生真實的閱讀能力,也強化了對學生思維過程和思維品質的考查。
三、強化學生立場,關注個體差異
1.開放性試題和平行試題,給足學生自主選擇、自由作答的空間
2024年河南中考語文試卷中平行試題的比例較高,這些平行試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給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的機會和充足的作答空間。如第4題提供兩幅備選圖、第9題提供兩個備選結尾、第18題提供兩個備選人物和四個備選詞語、第19題提供至少四個寫作角度和兩種備選文體,這些均爲學生提供了多種選擇的可能,能較好地兼顧到學生的個性化差異。
2.作答要求具體清晰,能體現對學生的友好關懷
本套試題不僅在問題的設計和表述上非常用心,還通過具體、清晰的作答指令,對學生的作答角度、字數等給出具體要求,引導學生規範作答、遵循問題的邏輯作答,並讓學生在答題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學習策略和方法,有利於後續的學習。如,第8題、第9題、第18題,或限定答題角度,或限制答題字數,降低了審題難度、答題難度和書寫量,避免部分學生因答得過多或過少而影響成績,體現了公平性和對考生的友好。第13題強調了文言詞語理解的兩種方法——課內比較法、查閱詞典法,記敘文寫作要求“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議論文寫作要求“觀點明確,有理有據”等。這些要求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作答指導,對他們如何學習、如何寫作也有所助益。
關聯廣而巧 思維活且深
鄭州外國語中學 周娟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試語文試題穩中求變,難易恰切,在堅持素養立意、體現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的前提下,保持其一貫的親和力和趣味性,語料豐富而典型,關聯廣泛而巧妙,讓學生在友好、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情境中全面地呈現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試題尤其注重對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的考查,便於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廣泛關聯 巧妙設問
聚焦河南,關聯多個領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帶學生領略河南在建築領域的風采;河南“米”字形高鐵網構建過程、河南小麥育種等語料讓學生在答題的同時把目光聚焦於河南在交通、農業等領域的重要貢獻;焦裕祿同志的故事折射出河南廣大農村在經濟建設中取得的成就和彰顯的奮鬥精神。
紮根中原,關聯三種文化。中原文化悠久厚重,是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試卷緊緊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革命文化進行語料選取。河南“米”字形高鐵網構建過程、河南小麥育種、焦裕祿精神等語料突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讓學生在答題的同時感受到河南人民奮發圖強的精神力量;以解放戰爭爲背景的小說《澄河邊上》突出革命文化,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領悟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的思想感情;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曹劌論戰》、《黃鶴樓》等語料和古詩文,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增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設問巧妙,建立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鏈接。試題力求通過恰當巧妙的設問打通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突出綜合性、實踐性,從日常生活、文學體驗和跨學科學習等角度設置情境,設計多樣的問題或任務,考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語文素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與運用”板塊整體設置一個日常生活情境——“班級開展‘知河南,愛河南’主題學習活動”,在這一大情境下,設計“你所在的小組蒐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請你完善”的總任務,以此統攝這一部分5個小任務。“語段中的兩個加點字應該怎麼讀”“語段中兩個橫線處應分別選用哪兩個字”這樣的設問很符合生活實際:學生在遊覽名勝古蹟時確實會遇到讀不準字音的情況,在書寫的過程中也確實會將形近字搞混。“將時間軸上的空缺信息補充完整”這個設問巧妙地引領學生進行圖文轉換,這也符合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將豐富的文字介紹變成簡潔直觀的圖標、圖表、流程圖等情境。“作文”板塊選取“登山”的素材,要求學生以“我的成功密碼”爲題目寫一篇記敘文或者自擬題目寫一篇簡單的議論文。“登山”富有生活氣息,在展示了同學們登山成功的經驗後,用“這些登山成功的經驗,其實也是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密碼”進行總結,巧妙地勾連起學生更廣闊的生活空間,調動起學生更豐富的生活經驗,賦予“登山” 更豐厚的意蘊。
此外,河南語文試題還注意建立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體現跨學科學習特點。語料內容涉及地理、歷史、生物學等學科知識,強調科學與藝術的融合,這些都有助於引導學生重視跨學科學習,培養綜合運用多門課程知識和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自由靈活 深度思考
試題不僅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更善於設計平行試題,注重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給學生提供個性化解讀和自主選擇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自由而真實地表達。“積累與運用”板塊第4題圍繞“給文字材料配圖”這個小任務讓學生進行選擇。題目的關鍵並不在於選“A”或選“B”,着眼點在於考查學生圖文轉換的能力。“現代文閱讀”第8題讓學生去分析“小說中多次把月亮和槍炮聲放在一起寫有什麼用意”,題幹要求“答出一點用意並簡要分析”。這樣設問,使學生從套路走向思路,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名著閱讀”板塊,題目提供了兩部名著、兩個人物、四個關鍵詞,給足了學生選擇的空間,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極大激發了學生思維的多樣性、靈活性和創新性。
在尊重思維靈活性的同時,試題更注重鼓勵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在全面考查“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等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通過設置具有一定探究性、綜合性的試題,考查學生的分析、鑑賞、評價、創造等高階思維能力。第4題考查圖文轉換能力,需要建立圖與文之間的聯繫;第12題考查爲文本內容確定佐證材料的能力,需要分析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繫;第17題考查詩人情感,需要從景情交融的角度體悟;第18題考查名著閱讀,需要建立名著內容與閱讀感受之間的聯繫。這些試題強化思維過程和思維品質,綜合考查多種思維能力。小說閱讀的4個題中有3個題指向分析、鑑賞、評價,第7題分析人物描寫方法,第8題探究作者描寫環境的用意,第9題爲小說選擇結尾,這些題考查的均是文學鑑賞和評價的高階思維能力。
今年試題爲我們的日常教學提供了諸多啓示。例如,關注生活,提煉日常生活中的豐富多樣的語言素材,側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繼續探索“真實情境、問題導向、深度學習、高階思維”的教學模式,迴歸語文教學本質,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立足素養 多元開放 以評促學
鄭州市金水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彭淑娟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試語文試題,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爲依據,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理念,堅持素養立意,錨定育人目標,凸顯河南特色,體現基礎考覈與選拔性測試兩考合一的功能,努力滲透“教—學—評”一體化的方向性引領。
一、 關注價值導向,引領精神成長
試題立足育人功能,精選反映社會主義價值觀導向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文化認同、樹立文化自信。“積累與運用”部分,立足河南,選擇登封“天地之中”建築羣、‘米”字形高鐵網、河南小麥育種、焦裕祿精神等語料,讓學生在答題的同時感受到河南地處中原的重要地位、河南對全國農業發展的重要貢獻、河南人民奮發圖強的精神力量。小說閱讀《澄河邊上》,《曹劌論戰》《黃鶴樓》等古詩文閱讀、《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著閱讀,關注古今中外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家國情懷,彰顯文化自信,又體現開闊的文化視野,充分發揮語文學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引領學生精神成長。
二、 兼顧多個維度,指向學科發展
從命題領域上,寫出讀音、書寫漢字、古詩文默寫、閱讀鑑賞文學作品和創意表達,任務層級清晰,對應新課標中基礎型、發展型、拓展型學習任務羣,體現日常生活、文學體驗和跨學科學習三類情境。比如第一部分在“知河南,愛河南”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情境中,巧妙勾連字音字形、提取信息、句子連貫、圖文結合、古詩文默寫等試題,在問題解決中,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此外,小說閱讀考查學生在文學作品閱讀中體悟情感和創意表達能力。試題的語料內容涉及地理、歷史、生物學等多學科知識,強調科學與藝術的融合,建立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引導學生重視跨學科學習,培養綜合運用多門課程知識和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跨學科學習的特點。
三、 突出以人爲本,體現多元開放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課程評價是課堂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試卷堅持學生立場,突出“以人爲本”的語文教學觀,着眼學生的整體發展,體現多元開放,彰顯人文關懷。
比如第4題,讓學生從兩幅圖中,選擇其一爲焦裕祿同志的文字材料配圖;第15題,讓學生辨析曹劌是“智者”“巧者”。學生答題時,需要結合已有認知,採用一種標準進行分析判斷,這一試題體現了問題解決過程的開放。
第9題,讓學生給小說選擇結尾段落並簡述理由;第18題讓學生選擇詞語分享閱讀感受。這類試題需要學生結合閱讀經驗,通過獨立思考,形成個性化的結論,體現了試題的多元開放。
四、創設真實情境,引領“教”與“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系統回答了“爲什麼學”“學什麼”“學到何種程度”等關鍵問題,倡導“教—學—評”一致性,關注評價對教學的導向作用。“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河南“米”字形高鐵網、焦裕祿同志的材料都來自生活。這啓示語文教學要緊密聯繫現實生活,挖掘身邊豐富的學習資源,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廣闊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
試卷中所有考查點均依據課標,有些試題的設問方式直接參考教材,如小說閱讀第7題、第8題,有助於引導教師依標教學,重視教材、用好教材。第18題考查名著閱讀感受,貼合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學生用心讀過名著就能順利作答,對整本書閱讀教學有良好的導向作用。古詩文試題強調理解運用,有助於改變古詩文教學過於機械記憶的現狀。現代文閱讀緊扣文本特質和核心價值,側重從“怎麼寫”和“爲什麼這樣寫”的層面命題,有助於改變閱讀教學的淺表化、模式化。
總之,試卷關注問題解決的過程和方法,積極探索“基於情境、問題導向、深度思維、高度參與”的教學模式,引領“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五、倡導創新意識,彰顯時代精神
創新能力是時代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中強調,要重視學生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的發展。比如實用性文本的語言材料探究了科學研究如何創新的問題,爲什麼傑出人才能夠克服諸多困難、不斷創新,讓學生在閱讀與探究中獲得啓迪。名著閱讀和作文中的創意表達,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考慮任務,是結合生活體驗真實、創意的表達。
總之,2024年河南省中考語文試題,依標扣本,全面考查語文核心素養,試題設計方便學生閱讀和作答,文質兼美、結構合理、難度適中,將會對我省初中語文學科“教”與“學”起到良好的引領作用。
來源:河南省教育廳
長按識別加南陽家長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