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碳行動年 落實減碳目標
由KPMG安侯建業與TIRI臺灣投資人關係協會於高雄舉辦「2023安侯建業領袖學院論壇:淨零熱潮下的商機與挑戰」,圖爲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左起)、TIRI臺灣投資人關係協會副理事長王恩國、KPMG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宏遠興業總經理葉清來、中鋼總經理王錫欽、日月光投控資深副總經理周光春、KPMG安侯建業執業會計師黃鬱婷、KPMG安侯碳資源服務董事總經理黃力家。圖/KPMG安侯建業提供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TIRI臺灣投資人關係協會、高雄港都上市櫃企業家協會與億載會日前於高雄舉辦「2023安侯建業領袖學院論壇:淨零熱潮下的商機與挑戰」研討會,爲上市櫃公司董監事分析國際永續趨勢。
KPMG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表示,KPMG安侯建業於2022年底進行「臺灣CEO前瞻大調查」時,氣候變遷風險已躍升企業風險第二順位,超過一半CEO認爲需加快腳步翻轉永續風險,尤其在高雄最重要的石化產業,被認定爲排碳大戶,未來勢必得面對碳費徵收,將墊高生產成本。
政府爲引領企業深化永續治理,金管會2022年公佈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從五大面向四大主軸來引領企業達成永續發展目標。不過,長期待在中國的臺灣投資人關係協會(TIRI)副理事長王恩國則觀察,新能源車比例將達到40%,這也意謂着,未來中國電動車將會蓬勃發展,中國將成爲全球電動車成長最快的市場。他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電池生產基地,美國現階段非常憂心特斯拉太依賴中國的電池(寧德時代),故已要求特斯拉加強研發去中國供應鏈的電池技術,未來美中之間在新能源車電池的競爭將加劇。
利害關係人
將更重視ESG報告
今年臺灣企業出版永續報告書達777本,對報告書的法律效力問題,各界也紛紛提出探討,針對此議題,KPMG安侯建業永續長於紀隆說明,過去10年,政府政策目標是「先求有再求好」,這幾年,企業年報陸續透過附表方式,漸漸增加永續報告書中必要揭露事項,年報法律效力已符合證交法第20條的揭露真實財務資訊之規範。
於紀隆指出,過去永續報告最讓人詬病是「漂綠」疑慮,2022年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ISSB)發佈一般性永續相關揭露要求(IFRS S1)以及氣候相關揭露要求(IFRS S2)等兩號IFRS 永續準則草案,這二套草案讓永續報告揭露準則更一致,未來永續資訊統一化、標準化指日可待。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以呼應國際倡議
針對減碳議題,國內外相關法規愈來愈明確。2023年需揭露個體公司2022年溫室氣體盤查資訊,2024年須經第三方進行確信,2025年揭露合併公司溫室氣體盤查資訊。國際上,歐盟將於2023年10月開始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之過渡期,受影響的進口商需申報相關產品的碳排放量,有關的國內企業須加緊腳步做好報告準備。
KPMG安侯碳資源服務董事總經理黃力家強調,面對氣候變遷,2023年有很多法令陸續發佈,將是企業在氣候變遷議題上付諸行動的一年,企業不應再觀望,對於溫室氣體盤查、溫室氣體減量技術開發及綠色金融等,應付出行動實踐。
黃力家建議,企業可考量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的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設定指標及目標的作法,進而加以管理碳議題。
從碳盤查中找到
創新元素
近年供應鏈對製造業而言有如坐雲霄飛車一般,突然之間被迫面臨供給短缺與物流瓶頸,KPMG安侯建業顧問服務暨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指出,現在供應鏈困局正出現緩解與逆轉跡象,許多企業將面臨組織重組,並透過收購與合併的方式來強化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
劉彥伯認爲,企業在進行碳盤查的任務中,如何從中找到創新元素、發展第二條成長曲線,將會是繼前幾年的工業4.0,進而發展到數位轉型,最終結合節能減碳,從效率的提升,到商業模式的創新,最終與社會責任結合的永續經營,纔是企業經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