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新設外資企業1729家 同比增長22.8%

中國網財經1月22日訊 據北京市統計局網站消息,2023年,北京“兩區”建設以增強開放實效爲導向,堅持高位統籌,聚焦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在政府支撐度、市場感受度、開放引領度方面持續發力,政策紅利和落地任務成效不斷釋放,政務審批流程縮減、服務流程優化、技術轉讓所得稅及公司型創投企業所得稅優惠、境外職業資格認可、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報備即批准”等政策獲企業認可,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一、開放活力不斷增強,新設企業保持活躍

隨着“證照分離”改革持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系列措施落地實施,招商引資取得積極進展。2023年,全市新設外資企業1729家,同比增長22.8%,主要集中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4個行業,合計佔比近9成。從自貿試驗區看,新設外資企業數量佔全市比重爲14.9%,佔比較1—9月提高0.8個百分點。

二、貿易便利持續提升,對外貿易平穩運行

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全市立足平臺、產業等方面持續加大政策供給,建成北京首個國家級跨境貿易便利化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京貿興”新型國際貿易服務平臺,支持綜保區高質量發展,助力外貿實現增長。2023年,北京地區進出口總值3.65萬億元,同比增長0.3%。從進出口結構看,出口增勢較好,同比增長2%,佔進出口總值的16.4%。從貿易伙伴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值1.92萬億元,佔地區進出口總值的52.7%;其中,出口3496億元,同比增長2.1%。從自貿試驗區看,進出口總值4624.3億元,同比增長2.7%;佔地區進出口總值的12.7%,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

三、開放平臺蓄勢賦能,支撐引領作用彰顯

自貿試驗區、中德產業園、中日產業園是北京“兩區”建設的重要載體,開放發展的重要平臺。隨着自貿試驗區提升行動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增強,1—11月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9萬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比重爲16.5%,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從產業園區看,國際合作新集羣初見成效。中德產業園重點發展中德優勢互補的新能源智能汽車、智能裝備、數字經濟等產業,初步形成德企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1—11月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3.2%。中日產業園注重改善“硬環境”、提升“軟服務”、打造區域品牌形象,已累計引入外資企業100餘家。

四、開放發展取得實效,外資企業發展向好

外資企業既是開放發展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隨着外資准入準營持續放寬,惠企政策不斷升級,外資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外資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6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服務業擴大開放重點行業中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衛生和社會工作3個行業外資企業營業收入增速均超過30%。從自貿試驗區看,外資企業集聚優勢明顯,11月末規模以上企業中外資企業數量佔比超2成,高出全市外資企業數量佔比11.8個百分點,實現營業收入1.9萬億元,佔自貿試驗區營業收入的比重超6成,高出全市外資企業營業收入佔比33.1個百分點。

北京“兩區”建設持續推動制度和政策創新,高水平開放發展格局逐漸形成,以開放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下階段將在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加快推進《支持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工作方案》落地實施、強化開放平臺示範引領作用等方面繼續發力,持續釋放“兩區”建設紅利,爲更深層次的開放探索貢獻“北京經驗”,爲推動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興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