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快遞單量已突破1000億單

12月1日上午8點10分,一箱從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發往廈門市的蜜柚,成爲今年第1000億件快遞。

近年來,由於市場需求的提升以及快遞行業的高速發展,我國快遞業務量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年度增長。2021年12月8日,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1000億件。全年1083億件的包裹數量,佔據了全球快遞業務量的一半以上。

而到了今年,達成千億目標耗費的時間進一步縮短,相比去年提前了7天。在疫情的影響下,快遞業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但依然能繼續打破記錄,足以證明其強大的韌性。

在這1000億件包裹中,佔比最大的自然是電商件。爲業務量做出最大貢獻的,也依舊是“三通一達”這些以電商件爲主的快遞企業。

從今年各大快遞企業發佈的財報來看,快遞業務量市場份額佔比最高的還是中通。前三季度,中通的包裹量分別達到52.26億件、62.03億件和63.68億件。總計近178億件包裹,平均每月近20億件包裹。

如果算上10月和11月的部分(包含雙十一),中通截至目前的快遞業務量保守估計也超過了220億件。和2021年20.6%的市場份額相比,中通今年的市場份額無疑又將前進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中通持續加大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建設,越來越多的農產品通過中通銷往全國。今年雙十一期間,中通全網收到的農村上行訂單同比上漲17.5%。這些來自鄉村,以及去往鄉村的快遞,也是我國快遞業務量逐年攀升的重要原因。

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數據管理處副處長許良鋒特別提到,快遞業務量的來源結構正在進一步優化:“更多品類貨物,特別是越來越多的農特產品,通過快遞這張大網連接全國大市場,在東部快遞大省繼續保持平穩運行情況下,中西部增長明顯加快,全國快遞業務分佈正在逐步優化。”

快遞企業們紛紛下鄉、進村,積極佈局鄉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是爲了挖掘農村市場的潛力,另一方面也是在爲鄉村振興做出重要貢獻。

自從2014年,國家郵政局啓動“快遞下鄉”工程,我國的快遞服務網絡一直不斷完善。不僅僅是中國郵政,其它民營快遞企業也都紛紛投入到鄉鎮物流的基建當中。

在政策扶持下,“快遞下鄉”很快就基本實現了“村村直接通郵”“鄉鄉有網店”的目標。截至2021年8月底,全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已達98%。

但這時新的問題也出現了。由於農村人口居住分散、業務量小,快遞運營的成本其實一直很高。大多快遞企業設置網點後很難長期運營下去,只能依靠各種補貼維繫生存。

這一影響的結果就是,雖然鄉鎮的網點覆蓋率足夠,但全國村一級市場化快遞網點的覆蓋率卻很低。很多農村用戶想要使用快遞服務,還得去鎮上寄件、收件。快遞下鄉的“最後一公里”,一時間難倒了衆多快遞企業。

2020年,國家郵政局又發佈了《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根據計劃,到2022年底,我國農村快遞服務深度顯著增強,縣、鄉、村快遞物流體系逐步建立,城鄉之間流通渠道基本暢通,農村綜合物流服務供給力度明顯加大,快遞服務“三農”成果更加豐碩,廣大農民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快遞服務,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

爲了完成這一目標,各大快遞企業開始轉變思路。既然末端配送成本居高不下,那就共同配送,以推動農村物流配送資源的共享整合和優化配置。比如在山東德州慶雲縣,申通、圓通等6家快遞企業的上百名快遞員經常在一起分揀包裹。

快遞企業集中入駐、統一分揀、共同配送,互相取長補短,大幅降低了快遞進村成本。

菜鳥還與中通、韻達、申通等快遞企業共同成立了“溪鳥物流科技公司”。其研發出的“溪鳥共配系統”能夠聯通各快遞企業的包裹信息處理系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同協作,進一步提升了快遞進村的整體效率。

此外,快遞網點的作用,不應該僅僅是讓農村用戶的生活更加便捷。還要適應服務現代農業的需要,加強物流能力的建設。既要讓消費品更快更好地送到農村居民手中,又要加快農產品的上行進程,提高農民收入。

因而快遞企業們也利用自身的技術,對末端網點進行數字化改造升級。如今倉儲、冷鏈等物流服務,都能直接延伸到農村之中。諸如農副產品保鮮難、運輸損耗大等問題,都在逐步得到解決。

從“快遞下鄉”到“快遞進村”,快遞不僅方便了鄉村居民的生活,更是成爲了農民致富的重要渠道。以往需要等待批發商來收購的農產品,現在可以通過電商平臺和快遞服務直銷出去。在這一點上,電商平臺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2021年全年,我國農村地區收投快遞包裹總量就達到了370億件,帶動農產品出村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進村超1.85萬億元。換而言之,去年全年的1083億件快遞中,三分之一都和農村地區息息相關。

今年的第1000億件快遞——一箱蜜柚,同樣是由農村直接發往城市的消費者手中。寄件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的父母在家種植蜜柚,但不會用在線支付和電商快遞,所以由他負責快遞的發貨。

據他所言,同樣的一斤蜜柚,如果賣給批發商,一斤到手只有一塊錢不到。而通過電商平臺直銷,直接快遞到消費者手中的話,一斤能賣到兩塊五,大大增加了收入。

事實上,電商平臺與快遞的合作助農,不僅僅體現在銷售階段。像是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平臺,都早已深入到農業的源頭上去,與快遞行業共同推動鄉村振興。

比如在廣西靈山,阿里數字鄉村與當地政府共建了“菜鳥智能產地倉”。在原產地爲農產品加工、倉儲、包裝、運輸環節提供數字化支持,並對接到淘寶天貓、淘菜菜、餓了麼等銷售渠道,以滿足消費者多層次需求。在阿里的幫助下,本地商家整體降低了15%-20%的供應成本。

京東則是利用自身在供應鏈方面的優勢,搭建了原產地直採合作模式,實現產業降本增效,以及高質量農產品和農村消費升級的正循環。

拼多多爲降低農產品的價格,縮短了農產品銷售鏈路,以減少中間商部分的差價。同時用技術改善農作物的種植條件,增大產量,提升產品質量。“開源”和“節流”雙管齊下,相當於將原本應支付給中間商的報酬分給了農民和消費者。

和它們一樣致力於助農的電商平臺還有很多,雖然方式各有區別,但都離不開快遞行業的幫助。“電商+快遞”的融合模式,早就成爲了助農常態。其取得的成就,遠不止攀升的“業務量”那麼簡單。

作者 | 李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