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毛岸青逝世,已退休的江主席找到邵華,提出了兩個訴求

爲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爲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內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爲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樣的歷史瞬間!

2007年3月23日,北京301醫院重症監護室,84歲的毛岸青,徹底閉上了雙眼。

當聽到毛岸青去世的消息後,中央領導人們在第一時間向其家屬送去慰問。

早已退休的江澤民主席也第一時間送去慰問,並向毛岸青妻子邵華提出兩個請求。

江主席提出的兩個要求是什麼?邵華會答應嗎?

志同道合的夫妻

已經退休的江澤民主席在毛岸青去世後,特意來到毛岸青和邵華的住所,向悲痛的邵華提出了兩點請求。

第一點就是讓邵華妥善處理好毛岸青的後事,第二則是想要看一看邵華和毛岸青的孫子毛東東。

邵華聽到江澤民的訴求後,很快明白了這是江澤民主席在用這兩件事來安慰自己。

故人已去,子孫尚幼。

此時的自己還不能倒下,關於丈夫毛岸青、關於孩子們她還有很多事要處理。

毛岸青去世了自己就要成爲家裡的頂樑柱,承擔起教育子女維護家庭的重任。

想清楚後, 邵華對於丈夫的去世,也看得開了。她開始安心的教導子孫,讓他們時刻銘記自毛主席傳下來的一切思想觀念。

2008年6月24日忙碌了一生的邵華夫人也在北京的301醫院去世,享年69歲。

毛新宇按照父母親的遺囑將二人的骨灰合葬在了湖南板倉,這相伴半生的夫妻將在這裡繼續守護着彼此,守護着母親楊開慧。

回首以往,這對夫妻攜手走過了很多歲月,他們的身份不只是毛主席的兒子和兒媳,也有其他的。

革命的女兒

1938年秋天邵華出生在革命根據地延安,是陳振亞夫婦的第二個女兒。

當時陳振亞的身體健康情況不是很好,陳振亞夫婦便按照黨組織的安排準備前往蘇聯接受治療。

在途經新疆的時候,陳振亞一家卻被當地剛剛歸順國民黨的軍閥盛世才扣押。

本就身體有恙的陳振亞只能暫住在醫院裡,這卻給了敵人暗中出手的機會。

1941年陳振亞遭到敵人的毒害不幸犧牲,尚有身孕的張文秋和自己的兩個女兒也被逮捕入獄。

監獄裡的日子異常艱苦,能吃到的主食只有已經發了黴的面,甚至裡面還摻雜着沙礫,入口之後止不住地硌牙。

偶爾的加餐竟也只是白水煮大蘿蔔,菜裡連個油花都沒有,只是放了些許鹹鹽讓這道菜不至於成爲白開水。

新疆寒冷徹骨的冬夜便成爲了張文秋和她三個女兒的噩夢,張文秋每到傍晚都需要和其他同志一起去中堂工作。

邵華和姐妹們只能靠在一起望着鐵窗外水滴結成的冰柱,默默祈禱着母親今晚能夠平安回來。

1946年邵華和母親等人才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自營救下,離開了這片人間地獄回到延安。

剛剛恢復正常人生活的邵華轉身就加入到革命隊伍之中,跟着我黨的大部隊南征北戰。

可以說邵華的童年是在監獄和馬背上度過的,這也讓邵華一直沒有上學的機會。

母親張文秋作爲革命骨幹又一直忙於工作,邵華上學的問題就一直被耽擱了下來。

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才讓小邵華有了和同齡人一樣進入課堂學習的機會。

自從邵華的姐姐劉思齊和毛岸英結婚後,邵華就經常跟着自己的姐姐、姐夫毛岸英去中南海看望毛主席。

毛主席一直十分重視晚輩的教育,即便工作再忙再累也不忘叮囑自己的孩子們要注重學習。

有一次當毛主席又問起兒子和兒媳的學習情況,本來在一旁站着的邵華突然對毛主席說道:“毛伯伯,我也想上學!”

毛主席經邵華這麼一說才知道,原來這個十來歲的小女孩還一直沒上過學。

一週之後毛主席便委託自己的秘書葉子龍幫邵華辦理好了上學的手續,讓邵華進入中央直屬機關的育英小學讀書。

劉思齊和毛岸英結婚後兩家人的往來也更加頻繁了起來,毛岸青也是在這個時候慢慢認識了邵華。

毛岸英奔赴朝鮮戰場之後,毛岸青便在哥哥的叮囑下時常來到張文秋家中。

精通樂理的毛岸青每次在張文秋家裡都會彈幾首曲子,有時候也會在大家的簇擁下給邵華一家人唱上一首俄語的《喀秋莎》。

毛岸青文質彬彬才華橫溢的樣子,便在這一晚晚的家庭音樂會中被刻進了邵華的腦海中。

張文秋知道毛岸青很早就失去了母親,便一直把毛岸青當做自己的孩子照顧。

作爲一個男孩子毛岸青對於家務方面難免有些笨拙,張文秋便讓毛岸青每週都把自己換下來的衣服和牀單被罩一起拿過來幫他清洗。

怕毛岸青缺錢不捨得給自己買東西,張文秋就算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省下一些錢給毛岸青,希望毛岸青能過得更舒服一些。

但一封噩耗卻宛如晴天霹靂一般,毫無徵兆地降臨在這兩個和睦的家庭頭上。

1950年11月25日參加抗美援朝的毛岸英犧牲了,得知了這個消息的毛岸青當場便悲痛地暈了過去。

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自小就生活在一起,父親在外革命、母親遭人陷害後一同在上海的街頭流浪。

長大後兩個人一起遠赴蘇聯深造,又一起回國實現建設新中國的心中抱負。

兄長的突然離去讓毛岸青悲從心來,再加上早年時期留下的病竈一直沒有治好。

在身邊人的建議下,毛主席決定讓毛岸青前往當時醫療水平更高的蘇聯進行治療。

半個月後毛岸青便在組織的安排下坐上了前往蘇聯的火車,邵華則留在北京繼續自己的學習生活。

每當張文秋晚上在家,邵華就會問到自己的母親那個會唱歌的哥哥什麼時候回來。

張文秋總是笑着摸摸邵華的頭,告訴邵華等她完成學業毛岸青就會回來了。

“雙重親家”

爲了治病來到蘇聯已經快十年了,毛岸青也越來越想念自己的祖國和家人。

1959年春天在蘇聯留學的劉思齊來到療養院探望毛岸青,毛岸青便迫不及待地拜託劉思齊回國的時候幫他求父親讓他回國療養。

聽完自己兒媳的轉述後,同樣十分想念自己孩子的毛主席便立刻安排毛岸青回國。

回國一段時間的毛岸青在醫生的建議下前往大連,在那裡繼續接受治療。

在大連療養的毛岸青便開始寫信給邵華,信中表露出的感情也一封比一封溫柔。

在北京工作的毛主席聽到兒子經常給邵華寫信的消息,便給兒子寫了一封信。

信中毛主席和所有父親一樣關心着自己兒子對邵華的態度,還叮囑毛岸青邵華是個好女孩可以嘗試做朋友談一談。

此時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的邵華還不知道毛主席得知了自己和毛岸青事情,依舊同往常一樣去找毛主席討論書籍。

之前邵華向毛主席推薦了《簡·愛》這本書,今天就是想和毛主席分享一些自己關於這本書的心得。

毛主席看到邵華來和自己探討《簡·愛》,便笑着和邵華針對書中的主人公聊了起來。

毛主席一邊感嘆着書中女主人公的戀愛觀,一邊將話題轉到了正在大連療養的毛岸青身上。

毛主席當着邵華的面感嘆道毛岸青作爲自己的兒子也三十多歲了,但是這麼多年一直沒有找到喜歡的姑娘。

毛主席還略有暗示地說自己經常囑咐毛岸青談戀愛要找個工人或農民出身的人,這樣對他會有所幫助。

如果毛岸青自己要求太高找到的人能力太強反而容易看不起他,到時候天天弄得不開心還有什麼意思。

邵華也不知是聽懂了毛主席話中隱藏的意思還是心有所想,只能漲紅着臉不停點頭。

次年一月邵華母親張文秋帶着女兒邵華來到大連看望毛岸青,邵華和毛岸青時隔十年終於再次見面。

邵華因爲寒假結束只能在十多天後返回北京,臨走前邵華依依不捨地和毛岸青告別。

邵華回到北京後毛岸青感到十分孤獨,他將自己的思念全部封到信件裡寄往北京。

幾個月後邵華也耐不住思念之情再次前往大連,還將自己轉入了在大連的華東師範學院以防耽誤學業。

這段日子裡只要邵華沒有學習安排就會來找毛岸青,兩個人經常在大連的海邊散步,二人的情感也在溫熱的沙灘上逐漸升溫。

終於毛岸青寫信給父親表明了自己想要娶邵華爲妻的願望,毛主席收到兒子的來信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幾天後毛主席找到張文秋詢問她對於毛岸青和邵華二人的想法,張文秋一直視毛岸青如己出也表示贊同兩個人在一起。

毛主席笑着對張文秋說道:“你同意就太好了。從前,我們是老親家。現在,我們是新親家。老親家加新親家,我們是親上加親,雙重親家!”

1960年五一勞動節,毛岸青和邵華在家人朋友的祝福下於大連舉辦了婚禮。

相識十餘年在經歷了分別與重逢後,毛岸青和邵華終於正式結爲了夫妻。

“相濡以沫,共度餘生”

結婚之後的毛岸青和邵華暫時住在大連南山賓館的一個小套間裡,雖然住所簡陋但邵華從未向毛岸青抱怨什麼。

邵華十分喜歡照相,毛岸青便特意將套間內的一個小倉庫改造成暗室給邵華洗膠捲用。

每當有空閒時光邵華就帶着毛岸青遊玩在各個公園之中,用照片記錄着兩個人的點點滴滴。

兩個人一起生活雖然邵華是年紀小的那個,但往往邵華像個大姐姐一樣照顧着毛岸青。

毛岸青十分喜歡讀書尤其是俄國的書籍,邵華便將丈夫的書分類整理放在毛岸青的牀頭讓他想看的時候隨時都能夠找到。

醫生叮囑毛岸青多運動,邵華就想方設法地拉着性格內向不愛外出的毛岸青去室外運動。

每當社區或者市政府有活動,邵華就哄小孩子一般地把毛岸青勸去參加。

到了現場邵華就陪着毛岸青一起散步,但不管現場多熱鬧只要毛岸青感到累了邵華就會攙着毛岸青一同回家。

因爲小時候在蘇聯長大再加上手頭的工作主要是翻譯俄國文獻,毛岸青的生活中就有很多“俄式習慣”。

毛岸青和邵華散步的時候一直是挽着邵華的,在蘇聯長大的人很喜歡一件大衣兩個人一起披着。

每當毛岸青這樣做的時候,邵華都會感覺又浪漫又有些不好意思。

因爲邵華感覺兩個人在大街上這樣太顯眼了,毛岸青則會笑着對邵華說我們兩個是夫妻,沒關係的。

兩個人就是這樣相互依賴、相互扶持,互相恩愛地享受着婚後的幸福時光。

1962年在邵華的悉心照料下毛岸青的身體慢慢恢復了,兩個人也重新搬回了北京繼續生活。

回到北京後的邵華繼續來到北京大學學習,不過有時候學習壓力大難免回到家會有些自己的情緒。

夫妻在一起生活又哪有不吵架不拌嘴的呢?但考慮到毛岸青身體不好不能受氣邵華一直暗暗壓抑着自己的情緒。

作爲父親的毛主席將毛岸青夫妻二人的種種都看在眼裡,他也明白邵華爲了她的家庭承擔了多大的壓力。

於是毛主席便給邵華寫了一封家書,書信中沒有任何的大道理或者說教。

毛主席只是在信中叮囑邵華在照顧毛岸青的同時也注意自己的身體,鼓勵邵華在生活中增加一些“男兒氣”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

毛主席的話語中充滿了肯定與支持,這讓心理壓力很大情緒低落的邵華備受鼓舞。

在毛主席的鼓勵和與毛岸青的溝通下,邵華變得更加堅強更加開朗地追求愛情與事業。

毛岸青也經過此事後更加註重邵華的感受,在之後的生活中也更加尊重邵華的想法。

1970年1月邵華在北京生下了一個男孩,毛岸青和邵華終於有了自己愛情的結晶。

毛主席給毛岸青的孩子起名爲新宇,期望自己這唯一的孫子如崑崙山崩絕壁,又恰似颱風掃寰宇去實現理想。

毛新宇長大後,毛岸青和邵華還多次帶着他重走長征路到革命老區去調研幫助當地羣衆。

毛岸青和邵華的晚年生活十分恩愛,兩個人居住在北京郊外的小屋裡種着花草。

白天兩個人去附近的公園散步,晚上毛岸青給邵華彈歌曲、念自己最喜歡的書給邵華聽。

毛新宇每逢週末也會帶着自己的孩子毛東東回家,讓毛岸青和邵華多看看自己的孫子。

這種溫馨且幸福的生活一直持續到毛岸青重病入院,毛岸青的離世也給邵華造成了十分沉重的打擊。

但在江主席的兩個要求下,邵華不再悲痛,安穩的渡過了生命的最後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