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讀財經》危險了 臺積電3奈米卡關?外資報告驚吐實情

外資最新調查發現,臺積電最新的3奈米制程風險試產時間可能得延到2022年上半年,較原先預期晚了一至二季。(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小編今天(14日)精選5件不可不知的國內外財經大事。在臺積電法說前夕,摩根大通證券最新調查發現,臺積電在原始3奈米制程上,似乎遇到達成效能指標頂峰與積體電路尺寸縮放等技術性問題,因此,進入風險試產的時間點纔會比預估時程慢一至二季;另一方面,因新的3奈米原始製程所採的EUV層數相當多,已有部分客戶擔心成本高漲壓力。

【1】臺積電3奈米延遲?外資靜候法說釋疑

臺積電法說前股價橫向整理,但摩根大通證券最新調查發現,臺積電最新的3奈米制程風險試產時間可能得延到2022年上半年,較原先預期晚了一至二季,部分客戶還擔憂成本太高,在法說前投下震撼彈,外資法人傾向先出脫、靜候法說釋疑。

【2】傳iPhone13大減產

外電報導,由於全球晶片短缺,蘋果公司可能削減iPhone 13產量多達1000萬支,包括臺積電等16檔蘋概股賣壓沈重,股價多數臉綠,惟法人認爲,缺料對蘋果影響應不大,蘋概股股價表現不佳,應與市場氛圍關係較大,而非基本面。

【3】反彈紅翻黑 臺股恐回測年線

護國神山臺積電法說會登場前夕,獲外資調升目標價的利多,仍不敵美債殖利率攀高、美元指數上漲,以及美聯準會(Fed)縮表在即等利空,臺股13日開高後賣壓涌現,加權指數由紅翻黑,終場下跌114點,收在16347點,有回測年線之虞。

【4】央行副總裁:臺灣要注意 通膨說變就變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13日指出,臺灣過去20年來通膨率偏低,但用更長期的時間觀察通膨議題,可發現「這次不一樣」,全球發展結構上出現三大新的因素:去全球化與供應鏈重組、人口老化與勞動力短缺、政府債務貨幣化,使得這次的通膨與通膨預期逐步升溫。

【5】IMF:恆大債彈危機恐再升級

一直未從債務危機中解套的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集團,總計負債超過3000億美元,近三週內,已三度未能如期支付到期美元債利息,加深市場憂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2日發表報告指出,中國有能力解決公司的債務,但危機亦有可能再升級,造成更廣泛的金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