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美國人拍攝的洛陽一拖,國營工廠的待遇,真是讓人羨慕
70年代的女工宿舍
1973年,美國攝影師哈里森·福爾曼,帶着相機和滿腔好奇,來到了十三朝古都洛陽。他的目標是洛陽第一拖拉機廠
洛拖的大門
這座超大型工廠成立於1955年,巔峰時期有4萬餘名員工,綜合實力雄厚,被譽爲“農機工業長子”
洛拖早期生產的是東方紅54,後期生產的是東方紅75,都是質量過硬的經典拖拉機,不僅在國內銷量巨大,還遠銷到東歐各國
進入一拖後,福爾曼先是探訪了車間,用相機記錄下了工人們的笑容,這笑容中,洋溢着深深的自豪幸福。
70年代普通工人的工資在30-50元之間,以現在眼光看,這點工資也太低了點。但在40年多前,可是相當可觀的。
當時大米約0.15元/斤,麪粉約0.18元/斤,雞蛋約0.5元/斤,蔬菜幾分錢一斤,從兒歌《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的歌詞裡,就能感受到一分錢的購買力。
因此,普通工人的工資,是可以能養活一家人的,還能供幾個孩子上學。
水平最高的8級工,工資甚至可以達到80元,這在當時,可是妥妥的高收入。
70年代的工廠,生產一線還有許多女工人,她們身着樸素的工裝,頭髮簡單地束在腦後,臉上洋溢着堅毅與專注
經典的藍色卡其布工作服
一拖的經典產品——東方紅54履帶拖拉機,生產時間長達30年,總產量達到了100萬臺!
這款拖拉機每天能耕120畝地,效率相當於42頭牛。無論是深耕細作,還是運輸重物,都遊刃有餘。
強大的工作效率和簡單的維修設計,讓這款拖拉機深受農民兄弟的歡迎
剛剛從流水線下來的拖拉機,排着整齊的隊伍駛出工廠
那時候在工廠上班,福利是包含工資、米麪糧油、幼兒園、學校、醫院、理髮店、澡堂,幾乎涵蓋了員工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會
一拖的大型立式車牀,在40多年前,這可是妥妥的先進設備,操作者都是頂級車工
70年代找對象,都喜歡找工人有班上的,退休後,子女可以接班的。不分什麼工種,只要有班上,就羨煞旁人了。
在那個時代,能成爲這家工廠的一員,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探訪完了車間,福爾曼又探訪了食堂,裡面的伙食,在當時也被視爲相當豐盛,令人十分嚮往。
廚房裡也是異常忙碌,有的人在擀麪皮,有的在調餡,有的在包餃子,她們大都是車間工人的家屬,在後勤上工作。
食堂菜品豐富多樣,有紅燒肉、清蒸魚這些硬菜,炒青菜、涼拌黃瓜等素菜也必不可少。
福爾曼參觀一拖時,恰逢三線建設,這座農用機械廠,正在籌建國內第二條59式坦克生產線
70年代初期,爲了應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一拖奉命成立704分廠,開始生產59-2A型主戰坦克
59-2A式主戰坦克整裝待發,旁邊就是東方紅-54
這是59式的升級版,換裝了105毫米滑膛炮和新型觀瞄裝置,前端還加裝了推土裝置,可以輕鬆破開陸障和挖掘掩體。
當時爲了儘快建成704,許多內蒙古包頭617廠的技術人員,來到洛拖協助生產。經過數年的努力,1983年,704廠正式開始批量生產!
704車間大門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這些珍貴的老照片,不僅記錄了國營工廠的輝煌歷史,更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