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分科測驗衝刺/地理估臺灣比重高 注意環境、能源議題

大學分科測驗7月12到13日登場。本報資料照片

大學分科測驗7月12到13日登場,聯合新聞網6月24日起一連7天推出「分科測驗衝刺」系列專題報導,訪問高中及補教名師,剖析命題趨勢、必考重點、答題要訣,助考生高分上榜。

萬芳高中地理老師周嶽虹表示,必修地理1和地理2的基本技能與概念,分科測驗依然會出現。其中以地圖要素、TM二度分帶座標系統、地理資訊系統(GIS)分析功能、各地形系統作用、各氣候帶成因與特色、人口轉型、中地體系、產業區位選擇、資訊革命、知識經濟、世界體系與其交互作用等出現機率較高,而地理3則是以地理1和地理2所學的技能與概念,解讀各區域文化的特色、問題的內涵以及解決策略,鞏固上述3者是分科測驗得高分的基本盤。

周嶽虹特別提醒,近3年試題選項出現臺灣行政區名稱、河流名稱、地名典故,複習臺灣地理時宜加留意。

補教地理老師李威立表示,留意高一第一冊和第二冊通論與選修地理的整合性命題,選修地理中有不少個案與生活或時事的關聯性高,也務必多加註意。高一第二冊後半以及高二第三冊部分爲區域地理,因各個版本內容有所差異,只會考各版本重疊的核心觀念。

周嶽虹表示,「地理探究與實作」是分科測驗必考題。試題通常會問考生: 「探究主題是什麼」、「從事該研究需要收集哪些資料」、「根據蒐集的資料分析可以得到哪些結果」。建議利用地理3教材或每單元的案例,以上述提問方式幫助自己累積實力。

此外,周嶽虹也說,「空間資訊科技」試題比例有增加趨勢,請務必熟知空間類別、空間思考的要素、自願性地理資訊(VGI)、公民科學,公衆參與式地理資訊系統(PPGIS)、對抗性地圖、空間隱私權等相關主題,同時,熟知空間資料的應用,如監測環境、災害潛勢查詢;「社會環境議題」則特別留意氣候變遷與調適、自然災害特性與影響、土地退化與人類活動、原住民族傳統生態知識(TEK)、水資源問題與策略、能源議題等。時事部分則注意紅海危機、以巴衝突、NVIDIA產業鏈、0403大地震。

補教地理老師吳敵推估今年地理分科測驗臺灣地理比重預計會偏高,考題素材,應會多選自生活周遭,建議多注意臺灣最近的環境議題,包括極端氣候、核廢水排放隨洋流移動,能源議題像是缺電危機、能源轉型、疾病地理(結合GIS分析)等。但不建議硬背時事,因爲考試不會考時事細節,只會當作題幹來引述。

吳敵表示,特殊題型「繪圖題」也是要特別留意的。這種題型除了測驗學生的學科知識外,同時也能評量閱讀表達及論證推理的能力。各類統計圖、統計地圖、等高線地形圖、遙測地圖、數值地形模型DTM都可能出現。建議可先跳到後面,先看懂考題在問什麼觀念後,再回頭耐心閱讀題幹敘述,找出符合考題要問的概念後再作答。另外,若擔心畫錯不易修改,可以先用鉛筆描繪作爲底稿。

吳敵也提醒可以多寫筆記加強非選題。他說,地理非選題大多隻需簡答寫出地理概念的關鍵字,很多學生大多有「會認字卻不會寫字」的狀況,比如:商閾的閾,這些作答的關鍵字詞通常無法用其他字詞取代,建議多寫筆記,加強寫字能力、幫助知識內化,讓作答遊刃有餘。

周嶽虹表示,試題部分,非選擇題題數佔試卷20-30%,形式有問答、繪圖、摘要與說明等,其中以繪圖較具挑戰性,建議考前留意地圖或統計圖繪製要領,練習繪製重要概念示意圖增加熟練度。

李威立提醒,手寫部分的專有名詞,務必把字寫對;選擇題中會有容易混淆的選項,如全球暖化與溫室效應、區位擴散與空間移轉、聚集經濟與規模經濟等,必須把定義搞清楚,以免因爲誤解選項的意思而導致作答錯誤。如果有畫圖題,務必預留比較多的時間處理,像座標軸、單位、圖形線條都應該多檢查仔細,否則容易扣分。

時間分配與應試撇步部分,李威立表示,作答時間建議以60至70分鐘爲原則,平均1題大約抓1分鐘左右完成。剩餘的30至40分鐘可以檢查比較不確定的題目、是否寫錯字、畫卡是否畫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