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政策體系正在制定 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原標題:“1+N”政策體系正在制定 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國家正在制定“1+N”政策體系,以降碳爲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在11日召開的“美麗中國百人論壇2021年會”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發表視頻講話時,首次介紹了“1+N”政策體系的制定思路和主要內容。

他說,正在制定的“1+N”政策體系,可以概括爲三個方面:

處理好減污降碳與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關係,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爲引領,以降碳爲重點戰略方向,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爲關鍵,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升級,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十四五”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逐步減少。

積極謀劃低碳零碳科技發展戰略,推進高效率太陽能電池、可再生能源制氫前沿技術攻關,加快智能電網技術、先進儲能技術、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等研發和推廣,加快推動能源體制改革和金融財稅等制度創新。

解振華說,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科技及基礎能力偏弱,全面綠色低碳轉型面臨巨大挑戰。同時,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走在世界前列,裝機總量約佔全球33%,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600萬輛,約佔全球50%,5G技術世界領先,爲智能化電氣化奠定了有利基礎。

他用一組數據介紹了減污、降碳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與2005年相比,全國2020年單位GDP碳強度下降了48.4%,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7.9億噸,既超額完成對外承諾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又很好實現了氣候行動與經濟社會協同發展。

我國採取積極氣候行動,僅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領域就可以帶動130多萬億元投資。攝影/章軻

解振華還例舉了另一組數據:據測算,我國採取積極氣候行動,僅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領域就可以帶動130多萬億元投資,相當於每年GDP的2%至3%,市場潛力巨大,不但可以降低產品的“碳密度”,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在國際貿易中保持競爭優勢,還可以從源頭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有望實現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PM2.5年均濃度可達15微克/立方米,大幅提高民衆健康水平。

年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也表示,與發達國家先解決環境污染再應對氣候變化的發展過程不同,中國既要減污,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根本改善,又要有效控制碳排放,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打好堅實基礎,二者缺一不可,協同推動減污降碳,成爲我國當前必然選擇。

趙英民介紹,生態環境部正在按照美麗中國建設遠景目標,系統謀劃路線圖和施工圖,加快推動相關規劃和政策機制出臺。他說,國家同時鼓勵各層級因地制宜開展美麗系列建設並打造典型樣板。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重點行業和企業開展減污降碳行動。

減污降碳如何協同?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年會上認爲,未來可從六個維度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目標協同,促進大氣質量達標與碳排放達峰;實施空間協同,重點關注大氣污染物排放與二氧化碳排放“雙高”的區域;實施對象協同,識別重點區域和鋼鐵、水泥、散煤等行業實現協同治理;實施措施協同,保障減污與降碳任務措施高度一致;實施政策協同,創新協同政策機制,建立協同治理體系;實施平臺協同,建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和碳達峰“雙達”管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