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元騎10分鐘 多地共享單車上調起步價

近日有成都等地用戶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共享單車“又漲價了”,起步價從“前15分鐘1.5元”調整爲“前10分鐘1.5元”,節假日更是“前10分鐘1.8元”,調整後,1小時的騎行費用要近6元。

發現

廣州成都等地調整起價時長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在成都、廣州、武漢等城市,哈囉、青桔等品牌的共享單車將工作日的起步價從“前15分鐘1.5元”調整爲“前10分鐘1.5元”。超過10分鐘後,計費標準爲每15分鐘1元。調整後,1小時的騎行費用從4.5元上漲至5.5元。值得一提的是,廣州、成都的節假日和週末起步價均爲1.8元。南京、武漢、西安等地也採納了類似的工作日和休息日不同計費策略。有用戶表示,在成都騎哈囉單車,節假日前10分鐘收費1.8元,後每15分鐘1元,照此計算,1小時約5.8元,“比幾年前貴了不少。”

北京的共享單車市場目前仍保持較爲穩定的計價方式。北京市場的起步價維持在1.5元/30分鐘的水平,這一價格自2019年起已經保持了近五年。

用戶

騎車還是坐公交先算賬

自2014年首家互聯網共享單車企業成立以來,共享單車行業已經走過了十年的發展歷程,用戶對共享單車的評價也從最初的“便宜、方便”到如今的“快騎不起”。

在2015、2016年初期,共享單車的價格極爲低廉,單次騎行僅需0.5元/半小時甚至0.5元/1小時。然而,隨着行業的整合和成本的上升,共享單車企業開始逐步調整價格策略。據瞭解,起初每30分鐘1元的價格已普遍上漲至1.5元,部分企業開始將起價時間縮短到15分鐘甚至10分鐘,部分地區騎行1小時的價格甚至近6元。

對於價格上漲,用戶的態度呈現分歧。一些用戶認爲,共享單車提供了公交和地鐵無法覆蓋的便利性,即使價格上漲,仍然願意爲之買單。“共享單車對我來說還是有用的,尤其是上班趕時間,可以快速從地鐵趕到公司”,一位上班族表示,儘管價格上漲,但在必要時刻,共享單車依然是他的首選。

然而,也有網友質疑共享單車漲價後是否失去了經濟實惠優勢。“騎行11分鐘,花費2.5元,坐公交不香嗎!”一位用戶對漲價後的單車性價比表示不滿。有用戶更是表示:“我算了一筆賬,從家到辦公室坐公交和騎車都是30分鐘,公交2塊,共享單車3.5塊,如果每天上下班都使用共享單車,日積月累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一些網友還指出,共享單車的便利性受到停車限制的影響:“現在共享單車還限定了停車點,商業中心、居民小區附近停車點很少,有時爲了停車還要走一段路,感覺並不太方便。”

業內

定價受運營投入顯著影響

有業內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共享單車的定價更多地受到運營投入的顯著影響。比如,一般大城市的共享單車價格普遍高於小城市,主要是因爲大城市的運營成本相較於小城市更高,包括車輛的迭代、倉儲管理、運維的人工成本等。

“共享單車的運營週期通常爲三年,然而在大城市,由於騎行需求巨大,車輛的耗損速度明顯加快,有些車輛不到三年便需提前更換。加之隨着管理越來越精細,配備的人力和物力都隨之增加”,另一業內人士表示。

“近一年來,各地新車換新很多,有的地市甚至要求全量置換,這一方面是基於用戶騎行體驗的優化,有產品的升級,另一方面,也是新車更符合城市的監管要求和精細化運營需求,這些車型和人員配備、輔助設施的升級,都優於以往,勢必在成本上也有相應體現”,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多位從業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共享單車是一個重資本、重運營、重人力的業務,且需長期持續投入。各個城市的車輛週轉量各不一樣,對應的運營成本和市場定位也有所不同,因此,各個平臺往往會採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

目前,共享單車行業普遍採用“起步價+續步價”的價格組合。調整起步價帶來的收益最爲直接。平臺會通過“提升服務價格”或是“縮短服務時長”實現收益提升,最終各地的起步價差異就更爲明顯。

有分析認爲,從企業的角度,“漲價”“降價”不同選擇的背後,是企業經營策略的不同;但從市民視角,這更是各家企業社會責任感和企業擔當的不同,只有考慮用戶利益,才能更好地實現企業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文/本報記者溫婧實習生馬夢禕

統籌/池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