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0056存股20年...差距250萬!達人「實際應更多」:年輕先追求資產成長
市值型與高股息ETF,在長時間存股後資產差距驚人。臺股示意圖/中央社
兩種情境試算:
前述兩種情境試算,年複利率僅僅相差2%,20年後的資產規模差距卻高達大約250萬元。
這情境試算大抵可以說就是高息型與市值型ETF的差距,但實際上,高息型與市值型ETF的報酬率差距應會更大,版主僅是非常保守的試算。
0050上市至今的年化報酬率高於8.5%
看到這樣的差距,相信對於該投資什麼標的會有比較清晰的想法。
當然前述試算是單純的數學計算、是非常理想化的情境,而實際投資不可能照着理想情境走,必定會受到諸多外在因素干擾,也許會碰到類似2009年的全球次級房貸風暴、也許現實生活急需用錢而中斷投資⋯⋯等。
投資過程長達20年、30年,本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讓投資按照理想情境前進。
存股頭幾年,版主也曾經訂下目標,希望儘快買齊500張、800張金融股或高息型ETF,盼着能依靠股利儘早離開職場;事實上,這個目標也沒有錯,只是速度慢了點。
隨着投資經驗的累積,版主發現,如果年紀尚輕、離退休還需要十幾二十年,資產成長才是重點,股利多寡僅是次要,畢竟年輕時還有工作收入,不急着追求被動現金流。
版主目前的資產組合裡當然也有領息型標的,進入股市頭幾年買的金融股依舊不動如山,也持有兩檔高息型ETF。
金融股原則上不會再增持,放着配股自我繁殖,高息型ETF暫時停止買進,目前規劃45歲纔會開始增持高息型ETF,提高現金流,爲離開職場做準備。
投資並不是非A即B的零和賽局,每個人的特質不同,適合的產品也必定不同。
存股路漫長,也許20年、也許30年,隨着投資經驗增加與年紀增長,對於各種金融產品也一定會有不同的體會,因應不同人生階段做動態調整是正常的。
如果距離退休還要10年以上,版主建議應「先追求資產成長、後追求股利增加」。
版主再次強調,不論追求資產成長或追求股利增加,這兩種投資模式都是正確的,端看個人如何調整與取捨。
◎本文內容已獲存股方程式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